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微软新系统对安卓软件的适配能力到底如何?

哎,说到微软这个新系统对安卓软件的适配能力,这事儿可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得先说明白,我可不是啥技术专家,就是平时爱鼓捣这些玩意儿,所以说的可能有点碎,您多担待。

最开始听到微软要在Windows 11里搞什么WSA(Windows Subsystem for Android),我那个兴奋啊,你想啊,以前在电脑上用安卓软件,得靠模拟器,什么蓝叠啊、MUMU啊,又卡又占地方,还动不动就弹广告,烦死了,所以当时觉得,微软亲自下场,这不得是降维打击?系统层面的支持,肯定流畅得飞起。

结果呢,真用上了,感觉就像……嗯,像什么呢?像你满怀期待地去一家新开的网红餐厅,装修是挺高级,但菜端上来,味道嘛,也就那样,没想象中那么惊艳,甚至有些地方还透着点别扭。

先说好的方面吧,确实,一些基础的应用,比如抖音、淘宝、拼多多这种国民级的,运行起来是没啥问题的,点开,滑动,操作,都挺顺滑,感觉不到明显的卡顿,尤其是如果你用的是触摸屏的笔记本或者Surface这种二合一设备,那体验确实比传统的安卓模拟器要好上一大截,它就像是给Windows披上了一层安卓的外衣,但这层外衣有点薄,里面的Windows骨架还能隐约感觉到。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隐约感觉”上,很多细节会让你猛地一下意识到:“哦,我这是在电脑上跑安卓呢。” 比如说,通知,安卓应用的通知,有时候会出现在Windows的通知中心里,有时候又好像自己玩自己的,不太跟Windows系统同步,你可能会错过一些消息,或者同一个通知重复出现,搞得人有点混乱。

再就是窗口化,虽然能窗口化运行,但很多应用压根没对键鼠操作做优化,点个按钮,你得用鼠标去精确点击那个本来为手指触摸设计的小区域,费劲,有些游戏,更是直接提示“请使用触控屏”,让你瞬间出戏,还有输入法切换,有时候在应用里调不出中文输入法,急得你直敲键盘。

最让我头疼的是依赖谷歌服务的应用,你知道的,国内环境用不了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但很多国外应用或者游戏,离了GMS就罢工,WSA理论上可以安装谷歌套件,但那个过程……怎么说呢,堪比给手机刷机,得找教程,下各种包,一步步操作,一不小心就失败,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门槛太高了,我折腾过一次,成功了,但感觉像完成了一项大工程,完全没有那种“开箱即用”的爽快感。

还有性能,也不是完全没槽点,我试过玩一些中型游戏,原神》……好吧,我承认我有点难为它了,帧数肯定不如专业模拟器,发热量也不小,感觉WSA更像是一个“兼容层”,而不是真正的原生运行,资源调度上总隔着一层,效率有损耗,简单应用没问题,一上强度就露馅儿了。

微软对这个项目的更新维护,感觉也不是特别上心,有时候更新个版本,修复了一些bug,但又会带来一些新的小毛病,社区的反馈呢,好像也没那么快能得到响应,给人一种“哦,我们有这个功能”,但也就止步于“有”的感觉,缺乏那种精益求精打磨的劲儿,相比之下,苹果的Mac电脑通过M系列芯片直接运行手机应用,虽然也有适配问题,但那种系统层级的深度融合感,好像更强一些。

回到最初的问题,微软新系统的安卓适配能力到底如何?我的感觉是:“能用,但不好玩;有突破,但未颠覆。”

它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给Windows用户提供了一个官方、相对稳定的安卓应用运行环境,尤其适合那些只需要轻度使用几个安卓App的用户,你只是想在工作间隙刷刷短视频,或者需要在电脑上回复一下微信(虽然现在有PC版了),那WSA是够用的,比网页版体验好。

但如果你指望它完全取代你的安卓手机,或者想在电脑上获得媲美原生安卓的完整、流畅体验,那恐怕要失望了,它身上还带着很重的“过渡产品”的痕迹,各种小毛病和兼容性问题,需要用户有一定的耐心和动手能力去折腾。

说到底,微软可能也没真想靠这个功能去跟安卓或者苹果正面刚,它更像是一次尝试,一次布局,告诉世界Windows的边界可以更宽,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来说,它目前就是个有点意思、但还不太成熟的小工具,你说它鸡肋吧,有时候还真能派上用场;你说它香吧,用起来又总有点不尽如人意。

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也许微软会继续优化,也许就这么不温不火地维持着,反正,我现在是把它当个备胎,偶尔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用,大部分时间,还是让手机干手机的事,电脑干电脑的事,毕竟,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设备去做,可能更省心一点吧。

微软新系统对安卓软件的适配能力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