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CPU性能排行榜:全面解析处理器性能层级与选购指南
- 问答
- 2025-11-13 08:41:50
- 1
2018年6月,对于想要装电脑或者升级电脑的用户来说,CPU市场正处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期,英特尔(Intel)和AMD之间的竞争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这让消费者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要了解当时的性能排名,我们需要把市场分成两大块来看:一是追求极致性能、预算充足的高端平台;二是注重性价比、满足日常使用的主流平台,根据当时权威硬件评测网站如AnandTech、PCPerspective以及国内驱动之家等汇总的评测数据,我们可以梳理出这样一个性能层级。

在绝对性能的顶峰,毫无疑问是英特尔的酷睿i7系列,当时英特尔最新的平台是Coffee Lake架构,必须搭配300系列主板(如Z370),在这个领域,旗舰型号是酷睿i7-8700K,这颗处理器拥有6个核心和12个线程,最高单核睿频能达到4.7GHz,无论是玩当时最吃配置的大型游戏,还是进行视频剪辑、3D渲染等多线程工作,i7-8700K都是综合性能最强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单核性能非常敏感的游戏应用中,它凭借高频率优势占据领先地位,被许多游戏玩家视为当时的“游戏神器”,稍微低一档的是i7-8700(不带K),频率低一些,不能超频,但性能依然非常强大。

2018年AMD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在高端多线程性能领域,AMD的锐龙(Ryzen)第二代处理器,基于改进的Zen+架构,同样不容小觑,其旗舰型号是锐龙7 2700X,它拥有更多的核心线程数,是8个核心和16个线程,在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多核心的应用程序中,比如视频编码、科学计算等,锐龙7 2700X的性能甚至可以反超i7-8700K,展现出巨大的优势,虽然在一些老游戏中的单核性能略微逊色,但差距已经比第一代锐龙缩小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它的价格通常比i7-8700K更有吸引力,并且原装附送的散热器性能也很好,这为注重多任务处理和内容创作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性价比极高的高端选择,与之搭档的是AMD的AM4平台,如X470主板,提供了对未来的良好升级支持。

在中高端主流市场,竞争同样白热化,英特尔这边的主力是酷睿i5系列,例如i5-8600K和i5-8400,i5-8600K拥有6个核心(但没有超线程技术),可以超频,对于主要用来玩游戏的用户来说,是非常均衡的选择,性能直逼上一代的i7处理器,而i5-8400因为不能超频,价格更实惠,是当时很多主流游戏电脑配置单中的常客,AMD在这一区间则派出了锐龙5系列,例如锐龙5 2600X和2600,它们都提供了6核心12线程的配置,比同价位的英特尔i5多了超线程技术,这意味着在进行多任务处理时会有更好的表现,对于同时玩游戏、开直播、或者偶尔做一些创作类工作的用户,锐龙5的性价比显得非常突出。
在入门级市场,AMD的优势更为明显,锐龙3系列如锐龙3 2200G和1300X,以及速龙(Athlon)200GE,提供了非常低廉的价格和足够的性能,满足日常办公、高清影音和轻度网络游戏的需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带有“G”后缀的锐龙处理器(如2200G和2400G),它们内部集成了性能相当不错的核显,相当于一块入门级独立显卡,这意味着用户不需要额外购买显卡就能流畅运行《英雄联盟》、《CS:GO》这类游戏,为预算非常有限的用户节省了一大笔开支,相比之下,英特尔当时的奔腾(Pentium)和酷睿i3系列在入门级市场因为核心数较少且价格不占优势,受到的冲击很大。
2018年6月的选购指南可以这样总结:如果你是追求极限游戏帧数、且预算无上限的硬核玩家,英特尔的酷睿i7-8700K是最佳选择,如果你是游戏玩家但同时兼顾多任务处理,或者预算有限但想获得接近高端i7的游戏体验,英特尔的i5-8400/8600K是稳妥之选,但如果你需要进行大量的视频处理、编程编译、3D建模等多线程工作,或者你是一个希望用更少的钱获得尽可能多核心性能的“全能型”用户,那么AMD的锐龙7 2700X或锐龙5 2600X/2600无疑是更具智慧的选择,它们的多线程性价比无人能及,而对于预算极其有限、或只想组建一台迷你主机的用户,AMD的带核显的锐龙APU(2200G/2400G)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它用一份钱办了两件事。
2018年中的CPU市场因AMD的强势回归而充满活力,消费者终于可以真正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在英特尔和AMD之间进行权衡,这无疑是一个对买家非常有利的时代。
本文由芮以莲于2025-11-13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haoid.cn/wenda/618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