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全面解读2016年度笔记本处理器天梯图:性能对比与配置推荐,轻松选定心仪机型

哎,说到2016年的笔记本处理器天梯图,现在回头去看,感觉有点像翻老相册,有点怀旧,又有点好笑,那时候的我们,选个笔记本可真是纠结啊……英特尔还在那儿挤牙膏,AMD的Zen架构还没影儿,市面上就是各种酷睿i3 i5 i7,加上AMD那些老旧的推土机架构,现在想想,真是个青黄不接的年份。

先说说当时的大环境吧,2016年,英特尔的主力是第六代酷睿,代号Skylake,说实话,相比前一代Broadwell,性能提升……嗯,怎么说呢,不能说没有,但真的不太明显,大家都戏称英特尔在“挤牙膏”,你买个i7-6700HQ,和上一代的i7-4720HQ比,日常用起来可能真感觉不出天壤之别,就是功耗和核显好了一丢丢,这种时候看天梯图就特别有意思,你会发现同一级别的CPU,排名挨得紧紧的,像排队买早点,前后差不了几步,所以那时候很多人纠结,是买新款Skylake呢,还是图便宜买个上一代的Haswell Refresh?尤其是预算有限的学生党,真能为了省下几百块钱研究半天天梯图。

然后是天梯图里的“明星”们,低端市场,奔腾和赛扬还在苦苦支撑,适合那种真的只用来上网课、写写文档的极限预算用户,我记得当时有个奔腾N3700,性能嘛……你打开网页多了它都喘气,但现在想想,那种机器也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基本需求,主流价位绝对是i5的天下,像i5-6300HQ,成了无数游戏本的标配,它有个好处,是四核四线程,虽然没超线程,但对付当时大部分游戏和软件都够用了,价格又比i7亲民很多,成了性价比的代名词,我当时帮表弟选电脑,就强烈推荐他买了这个U的机型,他用了好几年都没说卡。

高端领域,自然是i7的王国,i7-6700HQ,i7-6820HK……后者还能超频,是那些追求极致性能的玩家的心头好,不过现在回头看,那个时代的i7移动版,和桌面版性能差距还是挺大的,毕竟要兼顾功耗和发热,你买个标压i7的游戏本,那个风扇呼呼转起来,声音也挺感人的,还有一点我记得特别清楚,就是当时有些轻薄本开始用低电压的“U”系列i7,比如i7-6500U,虽然是i7的名头,但只是双核四线程,性能其实被标压i5吊打,很多不懂行的小白一看是i7就买了,结果发现性能不如预期,看天梯图就能完美避开这个坑,你会发现i5-6300HQ的排名稳稳地压过i7-6500U一头,所以啊,不能光看i3 i5 i7这个名头,后缀和代际太重要了。

再说说AMD,唉,2016年真是AMD在笔记本领域的“至暗时刻”之一,主力还是推土机架构的FX、A10系列,功耗高,单核性能弱,核显虽然比英特尔强点,但整体竞争力真的不行,在天梯图上,AMD的芯片往往处于中下游位置,除了极少数预算特别紧张或者对特定功能有要求的用户,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英特尔,那时候谁能想到,几年后Zen架构会让AMD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呢?历史真是有趣。

看天梯图选配置,其实是个权衡的过程,2016年,如果你是个重度游戏玩家或者要做视频渲染,那没得说,标压i7是首选,配上个好显卡,如果是一般学生、上班族,i5-6300HQ或者甚至i5-6200U都完全够用了,能把预算更多投在固态硬盘上,那带来的流畅度提升可比CPU那点性能差异明显多了,我记得我那时候自己用的就是一台i5-6200U的超极本,加了块固态,开机飞快,处理文档、看高清视频毫无压力,用了好多年。

现在回想起来,2016年的笔记本市场,像一场暴风雨前的平静,英特尔稳坐钓鱼台,AMD在积蓄力量,那一年的天梯图,更像是一份历史的切片,记录着那个特定时期的技术格局和我们的选择困境,它没那么完美,有很多让人吐槽的地方,比如英特尔的挤牙膏,AMD的乏力……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它显得真实。

如果你现在还在找2016年机型的二手或者库存货,翻出当年的天梯图看看,依然很有参考价值,它能帮你避开那些名不副实的坑货,找到真正适合你需求的核心,虽然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快,但基本的判断逻辑——平衡预算、认清需求、看懂排名——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好了,啰嗦了这么多,希望能给你一点不一样的视角吧,选电脑这个事,说到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全面解读2016年度笔记本处理器天梯图:性能对比与配置推荐,轻松选定心仪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