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CPU天梯图深度解读:2016年度旗舰与中端芯片综合对比
- 游戏动态
- 2025-10-19 22:42:51
- 2
哎,说到2016年的手机芯片,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节点,那时候啊,手机性能开始真正意义上“过剩”了,但厂商之间的火药味反而更浓了,高通、海思、三星、联发科,几家混战,每家都有自己的算盘,现在让我带你回到那个年代,掰扯掰扯那些曾经让我们心动的“心脏”。
先说说当时的霸主吧,高通的骁龙820,这家伙,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它那强大的Kryo自主架构,性能爆发力没得说,玩大型游戏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确实是顶级,但恨的也是这个……发热啊,哥们儿!尤其是初期版本,手机用一会儿就跟暖手宝似的,我记得当时用某款旗舰机,夏天户外拍个视频,过热提示就弹出来了,那种尴尬……现在想想都皱眉,它的Adreno 530 GPU确实是划时代的,图形处理能力把对手甩开了一大截,以至于后来好多中端机都宣传自己用了“骁龙820同系GPU”。😅 它就像个脾气暴躁但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你得忍受他的小性子,才能享受他带来的极致体验。
然后看看海思的麒麟950/955,这是华为真正意义上挺直腰杆的一代,之前总被人说“GPU是短板”,但这次它首发了台积电16nm FinFET工艺,还有个超级省电的协处理器,续航表现简直是一股清流,我有个朋友当时买了Mate 8,天天炫耀他两天一充电,把我们这些一天N充的骁龙用户羡慕得不行,它的CPU多核性能非常稳健,日常使用如丝般顺滑,但GPU嘛……嗯,玩NBA 2K17这类游戏,还是能感觉到和820有差距,麒麟950那种稳扎稳打、注重能效比的策略,已经预示了华为后来能和高通扳手腕的底气,它不像820那么张扬,更像一个内功深厚的练家子。
三星的Exynos 8890呢?这是个“别人家的孩子”,自家Galaxy S7/S7 Edge部分版本用了它,性能跟骁龙820旗鼓相当,而且得益于自研的M1核心,CPU能效据说还更好一点,但问题在于……基带,它的基带不支持CDMA网络,所以在像美国Verizon这种运营商为主的市场上就吃了亏,导致很多地区只能用骁龙版,这就让Exynos 8890有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感觉,我们这边很多人只能眼巴巴看着评测视频里它的优秀表现。🤔 总觉得它有点被埋没了,实力很强但运气差了点。
联发科那一年,哎,真是想冲高又闪了腰,Helio X20/X25,搞了个十核三丛集架构,听起来唬人,“一核有难,九核围观”的梗就是那时候出来的,理论上是想兼顾高性能和低功耗,但实际调度起来有点手忙脚乱,经常该发力的时候软绵绵,导致高负载下体验甚至不如一些优化好的中端芯,它想走高端,但给人的感觉总是差了口气,最后反而在红米Note 4这类性价比神机上找到了归宿,MTK那时候的困境,就像个很想证明自己的老实人,但总使不对劲儿。
中端市场就更有看头了,骁龙625,神U中的神U!台积电14nm工艺,性能够用,发热低到离谱,续航怪兽,几乎统治了2016-2017年的中端机市场,从千元机到一些轻旗舰都在用,我至今都觉得,很多人口中的“够用就好”,就是从625开始的,它可能跑分不惊艳,但那种安稳、省心的体验,赢得了太多好感,相比之下,麒麟655也在默默耕耘,继承了大哥950的省电基因,在华为和荣耀的中端机上表现很均衡。
回头看2016,你会发现没有绝对的赢家,骁龙820性能最强但发热大,麒麟950能效突出但GPU偏科,Exynos 8890技术先进但市场受限,联发科X系列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中端芯片反而因为找准了“均衡”这个点,成就了像625这样的经典。
那个年代的手机,你能更清晰地感受到不同芯片带来的性格差异 现在的芯片同质化反而严重了,大家都强,区别没那么明显,2016年就像一场风格各异的武林大会,有的用霸道刚猛的掌法,有的练以柔克刚的内功,虽然都不完美,但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独特的个性,现在想想,还挺怀念那种各有各的精彩的感觉。
本文由符海莹于2025-10-19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haoid.cn/yxdt/3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