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黄金时代画质魅力,高清CRT显示器打造怀旧娱乐新境界
- 游戏动态
- 2025-10-15 15:12:57
- 2
哎,你说现在这屏幕,一个个都跟比赛似的,越来越薄,颜色艳得晃眼,看久了头都晕,我前两天不知怎么的,就想起小时候在表哥家打游戏的日子,那台大屁股显示器,轰隆隆地开着,屏幕中间好像总有点微微的弧度,玩着《红色警戒》,坦克压过草地那沙沙的质感,现在想想,那才是真的“高清”吧。
所以我就动了心思,想搞一台高清CRT来玩玩,不是那种后面能当防身武器的大块头电视,是后期那种专门为图形设计、医疗领域做的专业CRT显示器,你别说,这东西现在找起来可真费劲,跟淘古董似的,我在闲鱼、本地论坛扒拉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一个同城的老哥,出掉他工作室压箱底的索尼GDM-FW900,看到照片我心就咯噔一下,就是它了,约了见面,在一个堆满电子元件的仓库里,老哥一脸“你懂行”的表情,拍了拍那厚重的机身,说:“这老伙计,色彩准得狠,就是沉,你得找个壮劳力。”
搬回家可真是个体力活,死沉死沉的,感觉胳膊都快脱臼了,接上线那一刻,心里还挺忐忑,怕它不亮,按下开关,“嗡”的一声,那种熟悉的、带着点电流声的启动音,然后屏幕慢慢亮起来,不是瞬间点亮,是那种由暗到暖,像睡醒了一样… 光这个开机过程,就够现在的显示器学一辈子了。
真正让我惊到的,是打开一张老照片,是我小时候一家人在公园拍的扫描件,在液晶屏上看,总觉得干巴巴的,颜色发灰,可在这台CRT上…天啊,那种阳光的暖意,树叶阴影里的层次,甚至我爸妈衣服上那种90年代特有的布料质感,全都活了过来,它的黑,是那种深不见底的黑,不像液晶总泛着灰蒙蒙的光,色彩之间的过渡,丝滑得不像话,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色阶断层,我盯着看了好久,心里莫名有点酸酸的,好像透过这块玻璃,真的摸到了过去的温度。
打游戏就更别提了,我找了个《最终幻想8》的PS模拟器,斯考尔和莉诺雅在舞会那段,莉诺雅的裙摆飘起来的时候,那种光影效果…CRT的余晖效应让动态画面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流畅,完全没有液晶的拖影,还有那些像素点阵游戏,《恶魔城》也好,《合金弹头》也好,在CRT上,那些锯齿好像被一种柔和的晕光自然融合了,看起来特别舒服,这才是它们本来该有的样子嘛,现在的显示器把这些老游戏点对点显示,反而显得棱角分明,有点…过于冷酷了。
当然啦,这老家伙毛病也不少,占地方是第一位的,我的书桌被它占去大半江山,发热量惊人,开一会儿屋里就暖烘烘的,冬天倒是不错…夏天就够呛,还有,它总带着一种低频的嗡嗡声,夜深人静时特别明显,但奇怪的是,我反而习惯了,觉得那是它还在努力工作的证明,一种活着的迹象,最烦的是几何失真,有时候屏幕边缘的直线会稍微有点弯,得进工程菜单调半天,但这个过程本身,也挺有仪式感的,像在照顾一个有点小脾气的朋友。
有人说你这是矫情,是复古情怀作祟,可能吧,但我觉得不全是,CRT呈现出的那种图像,有一种…嗯…“模拟味”,它不是由无数个精准的开关像素拼出来的,它的成像过程更连续,更有机,甚至带着一点随机性,就像黑胶唱片相比数字音频,总有那么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温暖”和“真实感”,盯着这块微微闪烁的、有弧度的玻璃,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面对一个冰冷的终端,而是在窥探一个发光的世界。
它让我慢下来了,现在刷短视频,手指一划就是十几条信息,什么都记不住,但坐在这台CRT前,我会耐心地看完一段过场动画,会仔细欣赏游戏里的一处风景,会沉浸在那种独有的画面氛围里,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怀旧娱乐新境界”吧,新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它帮我找回的那种专注和感受力。
它就在那儿,嗡嗡地响着,发着热,闪着那种独一无二的光,每次看到它,我就觉得,有些老东西的好,真的不是科技进步能简单取代的,那种魅力,笨重,却踏实 温暖,像一本翻旧了的书,每一页都带着时间的痕迹和故事。
本文由呼沛容于2025-10-15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haoid.cn/yxdt/26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