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掌握顿号使用技巧:让标点符号为文章增添清晰与流畅

说到顿号这个玩意儿,我猜很多人跟过去的我一样,对它就是那种…嗯,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但用起来总有点含糊,它不像句号那么斩钉截铁,也不像问号那么引人注目,就安安静静地待在字词的缝隙里,可你别说,用对了,它真能让一长串罗列的东西,读起来像小溪淌水似的,顺畅,不硌牙。

我以前写东西,特别是列清单的时候,就爱偷懒,要么一逗到底,读的人喘不过气;要么干脆用空格代替,显得特随意,后来有次看一位老编辑改稿,就几个小小的顿号,轻轻一点,那些并列的词啊、短语啊,瞬间就有了节奏,像排队一样整齐,又各自保持着微妙的独立感,那一刻我才觉着,这小小的、像个芝麻点似的符号,里头有讲究。

掌握顿号使用技巧:让标点符号为文章增添清晰与流畅

比如说吧,你要写“院子里有鸡鸭鹅狗猫”,一口气念下来,是不是有点赶?感觉所有动物都挤作一团,但要是写成“院子里有鸡、鸭、鹅、狗、猫”,诶,感觉就不同了,每个小动物都获得了那么一丁点的停顿,有了自己的瞬间,这点停顿,就是给读者的一个微小呼吸,让眼睛和脑子都能稍微歇一下,分清谁是谁,这大概就是清晰感了。

但顿号也不是随便点的,它挺讲究“辈分”的,我有个毛病,有时候写着写着会上头,情绪一激动,恨不得把所有想到的词都并列出来,用顿号串成一串长长的糖葫芦,结果呢?反而显得主次不分,重点全淹没了,后来才慢慢琢磨出来,得控制,并列的成分得是平级的,像“苹果、香蕉、和梨”这个“和”字前面的顿号,现在好像可加可不加了,但我个人还是习惯不加,觉得“苹果、香蕉和梨”更利索,这大概就是一种语感吧,没什么绝对的对错。

掌握顿号使用技巧:让标点符号为文章增添清晰与流畅

还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情况,我喜欢吃苹果、香蕉这种水果”和“我喜欢吃苹果、香蕉、这种水果”,意思就微妙地不一样了,前者的“这种水果”像是总结,后者的顿号则把它也变成了并列项之一,这种细微差别,真得靠多读、多写去体会,有时候我自己重读旧文章,会发现某个顿号用得别扭,就像衣服扣错了一颗纽扣,整体感觉都不对了,非得改过来才舒服。

所以我现在写东西,遇到要并列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停顿半秒,想想这几个家伙关系到底近不近,要不要用顿号把它们轻轻隔开,还是用逗号做个更明显的切分,这个过程,有点像给句子做微小的按摩,让经络通畅。

说到底,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气口,顿号就是其中最轻柔、最密集的那一次呼吸,用好了,它不张扬,却能让文字的内在韵律浮现出来,读着不累,想着也清楚,它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就是一种需要慢慢养成的习惯,一种对文字和读者的体贴,我现在也不敢说完全掌握了,但至少,我开始留意它了,愿意为了那一点点清晰与流畅,去琢磨这个小小的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