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苹果输入法带来行云流水般的打字体验,让每一次输入都充满流畅与愉悦

说实话,一开始我根本没在意过输入法这玩意儿,直到有次用别人手机打字,戳了半天键盘愣是没打对一句话,我才意识到——原来输入法跟输入法之间,真的有壁。

我不是什么数码博主,但用了这么多年手机,手指头早就被各种输入法“驯化”了,安卓的、第三方的、甚至电脑端的我都试过一圈,最后莫名其妙地,还是被苹果输入法给“黏”住了。

你问我它到底哪里好?我也说不上来什么参数或者专业术语,就是顺,像手指头在玻璃上溜冰,偶尔还带点恰到好处的“跟手感”,比如那个自动纠错,它不像某些输入法那样自作聪明乱改词,而是悄悄在底下划一条淡淡的蓝线,给你留足了反悔的余地,有次我打“晚上吃啥”,手滑写成“晚上吃沙”,它也没急着给我改成“沙拉”,就轻轻提示一下,等我自个儿发现——好像一个不抢话的朋友。

还有联想词,它有点像我肚子里的蛔虫,但又不是全知全能那种神棍,比如我刚打完“今天真的好”,它跳出来“累”“开心”“冷”——居然每个都合理!有次我跟朋友吐槽工作,打到“我真是受”……它默默排在第一个的词是“够了”,第二个是“不了”,第三个才是“伤了”,那一瞬间我真的笑出声,这输入法怕不是也被生活毒打过。

说到语音输入,它不算完美,有时还是会错得很离谱,比如把“一会儿开会”听成“一烩儿开烩”,但我反而觉得有点可爱,它没有刻意装成人类那样完美无缺,偶尔犯傻,反而让我更愿意用它——就像你会原谅一个平时靠谱但偶尔嘴瓢的朋友。

最让我觉得它“有灵性”的是跨设备同步,我在手机上打了一半的句子,坐到Mac前直接能接着打,这种无缝衔接,没有任何提醒或操作,就像它默默在你不同设备之间悄悄递了小纸条。

当然它也有让我骂街的时候,比如某些小众地名死活打不出来,或者英文和中文切换时偶尔神经质,但奇怪的是,就算偶尔被气到,我也没想过换掉它——可能因为它太懂我的习惯了吧,错都错得很“我”。

现在回想,输入法这东西,说到底不是技术竞赛,而是体验的契合,它不需要完美,但要懂你,苹果输入法最让我留恋的,可能就是那种“刚好猜到你要什么”的默契感——它让我觉得,每一次输入都不是在和机器博弈,而是在和一个熟悉的老伙计并肩走路。

有时候打着字,甚至会觉得它不是工具,而是延伸出去的另一根手指。

苹果输入法带来行云流水般的打字体验,让每一次输入都充满流畅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