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电脑图标:连接虚拟与现实的门户钥匙

哎,你说现在每天一睁开眼,第一件事是摸什么?反正我是摸手机,然后就是对着电脑屏幕……那个密密麻麻的图标桌面,有时候盯着看,会出神,就觉得这些小小的图案,真挺神奇的,它们就杵在那儿,安安静静的,像个……像个钥匙孔?不对,更像一把钥匙,一把特别不起眼,但又离不开的钥匙,它拧一下,啪,就通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去了。

我记得最早接触的电脑图标,大概是小学微机课上那个硕大的、蓝色的“e”吧,那时候互联网还是个新鲜词,拨号上网的吱嘎声像某种神秘仪式的前奏,那个“e”不是浏览器,根本就是一扇任意门,点下去,你不知道会通向哪个光怪陆离的论坛,或者哪个加载了半天只显示出一半图片的个人主页,那种感觉,带着点忐忑,更多的是兴奋,现实是枯燥的课本和黑板,但那个图标背后,是一个正在我面前缓缓展开的、无垠的虚拟世界,它是我和“外面”唯一的连接点,珍贵得很。

电脑图标:连接虚拟与现实的门户钥匙

后来图标越来越多,每个都像有了自己的脾气,那个回收站,你扔东西进去吧,它好像也没什么怨言,就默默收着,但你要是清空它,我偶尔还会犹豫一下,好像真对不起它似的,感觉它在说“你就这么把我这儿清空了?”,还有文件夹图标,我习惯把不同的项目放进不同颜色的文件夹里,蓝色的放工作,绿色的放自己的乱七八糟的灵感,有时候看着那个绿色的文件夹,手放上去,又缩回来……点开它,意味着要进入一个可能充满混乱但也可能有意想不到收获的思维丛林,需要点勇气,这些图标,它们不只是功能的入口,它们好像……承载了我处理信息时的情绪,甚至是我自己都没理清的思绪。

现在想想,这些图标的设计也特有意思,它们试图用最现实的隐喻,来解释最虚拟的东西,桌面”本身,不就是想把那个虚无缥缈的数字空间,模拟成我们最熟悉的物理环境嘛,一个文档图标,长得像个带卷边的纸页;保存键还是个软盘的模样,天呐,现在还有几个年轻人见过实物软盘?但这种“不完美”的传承,反而让这种连接有了一种……时间的温度,它提醒我们,虚拟世界不是凭空蹦出来的,它是从我们现实的土壤里,一点点长出来的怪胎,带着旧世界的痕迹。

电脑图标:连接虚拟与现实的门户钥匙

有时候工作累了,我会把桌面图标全部隐藏掉,就留一张喜欢的壁纸,一片纯粹的空白,那一刻,感觉世界清静了,电脑好像变回了一个单纯的物理物件,一个发光的盒子,但这种清净维持不了多久,心里就会有点空落落的,好像失去了抓手,很快,又得把那些熟悉的图标召唤回来,因为它们不在,我和电脑内部那个庞大世界的联系,就断了,我需要它们的存在,来确认我能够“进入”那个世界,去创造、去沟通、去获取我需要的一切,它们是我权力的象征,是我发出指令的按钮。

所以你说,这一个个小图标是啥?它们就是门把手,是开关,是钥匙,我们通过点击这个极其简单的物理动作——手指在鼠标或触控板上那么一下——完成了一次次神奇的跳跃,从现实的、受物理规律束缚的此刻,跳进一个由代码和数据构成的、几乎无限可能的领域,这个动作如此寻常,寻常到我们根本不会在意,但每一次点击,其实都是一次小小的魔法,我们握着这把“门户钥匙”,在现实和虚拟之间,来回穿梭,身份也随之不断切换:一会儿是严肃的职场人,一会儿是沉迷游戏的玩家,一会儿又是和远方家人视频的子女。

这钥匙太普通了,普通到我们常常忽略它,但它又至关重要,没了它,我们可能就真的被锁在“现实”这单一的维度里了,下次再点开某个图标的时候,或许可以稍微停顿半秒,感受一下这个动作背后的奇妙……就像用一把小小的钥匙,轻轻转动,推开一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