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CPU天梯图出炉:详细评测当前最强处理器性能排行
- 问答
- 2025-10-20 16:12:49
- 5
哎,说到2017年5月这个时间点,现在回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那时候DIY圈子里的人,等这个“天梯图”就跟等过节似的……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贴吧、论坛里到处是“出了没?”“谁有链接?”的帖子,现在让我去回忆当时的细节,脑子里先蹦出来的倒不是冷冰冰的排名,而是一种……氛围,对,就是一种焦躁又兴奋的氛围。
那时候英特尔嘛,基本还是躺着赚钱的状态,AMD的Ryzen虽然已经在3月初发布了第一代,大家都说“yes!”,但市场反应和实际铺货总有个时间差,所以5月份这个节点特别微妙:很多人手里攥着钱,在i7-7700K和R7 1800X之间疯狂纠结,我记得当时贴吧有个老哥,每天发帖记录他的心理活动,今天被八核十六线程的参数香到决定投靠AMD,明天又因为听说某些游戏对AMD优化差而缩回英特尔……简直是一部连续剧。
说回天梯图本身,那时候的顶级位置,毫无悬念是英特尔的i7-6950X,那个十核的怪物,但讨论它的人反而不多,价格太劝退了,更像是个象征性的图腾,真正的战场在高端主流区域,英特尔这边的明星肯定是i7-7700K,4核8线程,高频率,游戏性能尤其是网游帧数,当时确实稳,很多评测会用“电竞神器”来形容它,搭配个Z270主板,内存超一超,频率轻松飙上去,玩CS:GO、守望先锋这类游戏,帧数数字很好看,但背后有种……说不出的尴尬,大家都隐隐感觉到,四核好像快不够用了,只是软件和游戏还没完全跟上,所以一种“眼下很爽,但未来有点虚”的情绪在蔓延。
AMD这边就热闹了,Ryzen 7系列,1700、1700X、1800X,核心线程数翻倍,多线程性能把同价位的英特尔产品甩开一截,视频渲染、代码编译这些活儿,优势太明显了,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时很多评测会做一个“一边玩游戏一边直播”的模拟测试,Ryzen的多核优势一下就体现出来了,i7-7700K这时候就会比较吃力,但问题也出在初代Ryzen上……内存延迟比较高,对内存频率挑剔,而且最关键的是,游戏性能,特别是对一些老游戏的优化,确实不如英特尔稳定,有时候帧数也不低,但就是会有种莫名的卡顿感,或者最低帧数不太好看,这就让很多纯粹的游戏玩家很纠结,参数上AMD“yes”了,实际体验却还得打个问号。
中端市场就更纠结了,英特尔i5-7600K,4核4线程,还能打,但面对AMD即将到来的Ryzen 5系列(1600X那种6核12线程的),显得有点底气不足,大家已经开始讨论“未来游戏会不会对多核优化”这个终极命题了,现在回头看,那时候的预感是对的。
聊到这些CPU,总会想起一些很具体的画面,比如当时看某个国外评测视频,主播在测试i7-7700K和R7 1700(还是用原装散热器,那个幽灵螺旋散热器颜值真不错)的渲染时间对比,Ryzen完成了好一会儿,英特尔那边还在转圈,主播就对着屏幕喝咖啡,场面一度很滑稽,还有关于温度的梗,7700K那个导热硅脂的问题已经被吐槽烂了,不开盖超频的话温度压不住,而AMD这边温度控制反而不错,这些细节现在想起来,比单纯的跑分数字生动多了。
所以2017年5月的这张天梯图,它不仅仅是个性能排序,它更像一个转折点的见证,英特尔那种“挤牙膏”式的迭代方式,大家已经有点厌倦了,AMD带着一堆核心杀了回来,虽然不完美,但给了市场一个真正的选择,它搅动了死水,让整个圈子都活跃了起来,消费者开始认真比较核心数、线程数、性价比,而不是无脑选英特尔,这种“选择的烦恼”,在当时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现在2024年了,再回头看七年前的这张图,感觉特别感慨,当时的王者i7-7700K,现在可能玩个3A大作都快百分之百占用了,而同样价位的Ryzen多核处理器,反而因为核心多,生命周期可能更长,技术迭代太快了,但那份在论坛里刷帖等待、对比参数、纠结选择的热情,倒是很让人怀念,那张天梯图,更像是一张时代的切片,封存了那种新旧势力交替前夜的、有点混乱又充满希望的独特气息。
本文由符海莹于2025-10-20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haoid.cn/wenda/3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