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个性铃声定制,让你的苹果手机铃声与众不同,彰显个人品味!

哎,你说现在这手机吧,功能都差不多,亮出来黑乎乎一片,谁认得是谁的?有时候在咖啡馆,好几部iPhone同时响,那场面,简直像进了养鸡场,此起彼伏的默认“倒影”声,尴尬得脚趾能抠出三室一厅,我就想,凭什么我的手机不能像我这个人一样,有点…嗯,有点脾气?

所以我就琢磨起换铃声这事儿了,一开始也懒,就在系统自带的那几个里挑,不是马林巴琴就是科幻感十足的“涟漪”,总觉得…差点意思,像穿了一件不合身的衣服,看着是件衣服,但就不是你的,后来才知道,苹果这家伙,哎,真是把“封闭”玩到了极致,想把自己喜欢的歌设成铃声?那流程复杂的,简直像在玩密室逃脱,你得先把它转成.m4r格式,再用电脑上的iTunes同步…我的天,光是听到“iTunes”这三个字母,我头都大了,上次为了导一首周杰伦的《晴天》进去,折腾了一下午,差点把电脑给砸了。

个性铃声定制,让你的苹果手机铃声与众不同,彰显个人品味!

但你说怪不,人就是这么别扭,越是麻烦,弄成了之后那成就感,啧,别提了,我记得第一次成功把铃声换掉,那天接电话都变得特别积极,就盼着它响,我选的是《星际穿越》里那段管风琴配乐,特别宏大,又带点孤独感,结果第一次在办公室响起,整个部门都安静了,同事抬头看我,眼神里写着:“哟,这人有点东西。” 那种小小的、不为人知的得意,就像你在毛衣里面穿了一件特别花哨的衬衫,只有你自己知道,但就是爽。

后来就有点上瘾了,开始不满足于直接用现成的歌,我开始自己剪,这事儿就更有趣了,像在声音里做微雕,你不能从歌曲正中间高潮部分开始,那样太突兀,得像电影转场,找个合适的切入点,我最近的一个得意之作,是把《花样年华》里一段苏丽珍穿着旗袍上楼梯的脚步声和背景的爵士乐剪在了一起,大概就六七秒,电话响起来的时候,不像是催命符,倒像是时光机,瞬间把你拉回那个潮湿、暧昧的旧香港楼道里,这种细节,没人会注意到,但对我自己来说,这就是我的秘密印记。

个性铃声定制,让你的苹果手机铃声与众不同,彰显个人品味!

当然也有翻车的时候,有一次我用了《猫和老鼠》里汤姆惨叫的一段,觉得特别搞笑,结果在一次特别严肃的客户会议上,手机忘静音了…铃声炸响的那一刻,项目经理的脸绿得跟荧光棒似的,那滋味,真是永生难忘,所以现在我的铃声库分门别类:给工作日的,是舒缓的钢琴曲;给周末朋友聚会的,可能是新裤子的迪斯科;给自己独处时听的,才是那些奇奇怪怪的私藏,这就像给不同场合搭配不同的香水,是一种…嗯…生活的仪式感?

说到底,定制铃声这事儿,早就不只是为了区分手机了,它是我对抗那种千篇一律的、标准化的生活的一个小出口,在这个所有人都被算法推荐着听同样热歌、看同样短视频的时代,能亲手选择、甚至创造一段几秒钟的声音,让它代表“我”,本身就是一种温柔的反抗,它不实用,甚至有点矫情,但生活里要是没点这种“无用之美”,该多枯燥啊。

下次你的手机响起时,如果听到的不是那种熟悉的“叮铃铃”,而是一段莫名其妙的电影台词,或者一段老旧的电视广告曲,别奇怪,那可能就是我,或者另一个不愿意淹没在标准铃声里的家伙,在用这点小小的不同,跟这个世界,悄悄地打个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