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全面掌握硬盘性能排行:品牌型号深度分析与实用推荐

哎,说到硬盘性能排行,这事儿可真不是简单看几个数字就能搞定的,我有时候觉得,现在评测数据满天飞,但真正用起来那种微妙的差别,真的只有自己把数据往里拷、或者游戏加载读条的那几秒钟才能体会,就像我之前买硬盘,看了一堆参数,结果买回来发现…嗯,好像跟想象中不太一样?🤔

先说说固态硬盘吧,现在绝对是主流了,但同样是NVMe PCIe 4.0的盘,不同牌子、甚至同牌子不同型号,那个表现…真的天差地别,比如三星的990 Pro,参数上绝对是第一梯队,读写速度飙到七千多MB/s,听起来很吓人对吧?但说实话,对大部分人日常用,除非你天天拷贝几十个G的4K视频素材,否则可能根本感觉不出它和那些读写五千多的盘有啥区别,我有个朋友就是,非要上顶级,结果后来跟我说,除了跑分软件分数高了,平时开机关软件…“好像快了一点点?也可能是心理作用”。😂 所以这里就有个思考,性能溢出其实挺常见的,钱得花在刀刃上啊。

不过三星的盘,稳定性是真的强,我自己的老款970 EVO Plus用了快四年了,几乎没掉过速,这点很让人安心,但它的价格嘛…也是稳稳站在山顶上。

然后西数的SN850X,我觉得是那种“水桶型”选手,没什么短板,性能紧跟第一梯队,价格又比三星友好点,它的特点是在持续写入大文件时,温度控制得相对好一些,不会动不动就过热降速,对于游戏本或者小型主机用户,这点其实挺关键的,我把它装在一台ITX机箱里,夏天的时候确实比之前用的某个牌子要稳。

再说说致态(长江存储)吧,这几年真的杀出来了,像TiPlus7100,用上了国产的长存颗粒,性能一点都不怂,价格还特别有竞争力,我印象很深的是,它的随机读写性能,也就是影响系统流畅度和软件响应速度的那个指标,做得相当不错,有时候想想,技术壁垒被打破的感觉真好,不然那些国际大牌的价格还不知道要傲娇到什么时候,可能在一些极端耐久度测试上,老牌巨头还有底蕴,但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致态已经是非常可靠的选择了,甚至有点性价比屠夫的意思。💪

接下来是容易被忽略的SATA固态,虽然速度被NVMe甩开一大截,但老电脑升级、或者当仓库盘,还是很有市场的,关键点在于,SATA接口的速度上限就那样了,所以各家产品性能差距不大,这时候,挑的时候反而要看重保修政策和TBW(总写入字节数),比如英睿达的MX500,算是经典型号了,口碑一直很稳,像个踏实的老黄牛。

不能不提机械硬盘,在固态当道的今天,它居然还没被淘汰,反而在大容量存储领域活得很滋润,为什么呢?因为便宜量又足啊!存电影、备份照片、放游戏库…动不动8T、16T,用固态的话成本太高了,这里面的性能排行,主要看转速(7200转比5400转快)和盘片技术,希捷和西数依然是两大巨头,希捷的酷鹰系列针对监控,稳定性好;西数的红盘Plus系列为NAS优化,适合7x24小时开机,我自己的NAS里就混着用了几块西数红盘,已经吭哧吭哧跑了三年多,暂时还没出过问题(敲敲木头),不过机械硬盘最怕震动和突然断电,那种“嘎哒”一声的读盘声,每次听到都心头一紧。😅

所以你看,谈性能排行,不能脱离用途和预算,给顶级游戏PC选系统盘,和给老旧笔记本升级、或者给家庭影院配NAS,答案完全不一样,所谓的“性能最强”未必是最适合你的,你得问问自己:我到底需要多快的速度?我的预算有多少?我对可靠性的要求有多高?

说了这么多,感觉还是有点散… 硬盘这东西吧,就像电脑的仓库,它不直接决定你的CPU有多快,但要是它拖后腿,整个系统都会感觉黏糊糊的,希望这些有点零碎的想法,能帮你理清一点思路,毕竟,花钱买的东西,用着顺手、心里踏实,才是最重要的,对吧?

全面掌握硬盘性能排行:品牌型号深度分析与实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