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GPU天梯图2019版:详细对比各型号显卡性能差异
- 问答
- 2025-10-17 12:16:24
- 1
哎 说到2019年的手机GPU 这话题还真有点怀旧感…现在都2024了 回头看三年前的芯片 就像翻初中毕业照似的 既熟悉又陌生,那时候的旗舰机现在可能已经卡得连抖音都刷不动了 但当时的性能厮杀可是真精彩啊。
记得那年我还在用骁龙835的老机器 偶然在店里摸了把搭载A12的iPhone XS…那种流畅到诡异的吃鸡体验直接给我整懵了——原来手机GPU已经强到这程度了?回家就疯魔似的扒资料 把当年主流SoC的GPU数据全捋了一遍 现在想想真是闲得慌😅
先扯扯苹果吧,A12仿生那个四核GPU 苹果官网只会写“比前代快50%”这种片儿汤话 实际跑GFXBench曼哈顿3.1离屏能怼到120帧以上 直接把安卓阵营甩出两条街,但有个反直觉的点:它峰值性能虽猛 持续输出却会因散热降频…我试过用iPad Pro 2018(同款A12X)连续玩光明山脉 十分钟后帧数能从60掉到40几 手机端更不用说,所以果粉吹GPU多强时 我常暗戳戳想:您倒是拆了手机外壳玩原神试试?🔥
高通这边就有意思了,骁龙855的Adreno 640账面参数比A12差一截 但Vulkan优化做得贼狠 尤其玩支持Vulkan API的崩坏3时 帧率稳定性反而偶尔反超,可惜大部分游戏厂商对iOS优化更上心 导致安卓这边总有种“有力使不出”的憋屈感,记得有数码博主测试过 同一款游戏 iOS版画面特效通常比安卓版多两三个层级 这找谁说理去?
华为海思Kirin 980的Mali-G76 MP10算是黑马 纸面规格堆到10核心 但ARM公版架构能效比始终是硬伤,冬天户外玩王者荣耀能稳60帧 一到夏天室内就发热降亮度…不过当时华为搞了个GPU Turbo技术 通过AI预测负载来动态调节 虽然被嘲是“降画质保帧数” 但确实缓解了日常使用的卡顿感。🤔
联发科Helio G90T的Mali-G76 MC4就有点尴尬了 红米Note8 Pro为省钱用了这芯片 结果被网友喷成“发热小霸王”,其实中低画质下表现还行 但非要和同期骁龙730G比极限性能 就像让高中生和职业选手打擂台…最骚的是发哥发布会居然敢标榜“游戏芯片” 这勇气我服。
三星Exynos 9820的Mali-G76 MP12更魔幻 国际版S10用这芯片 GPU功耗比骁龙855版本高出20% 帧数还更低,韩国网友当时集体请愿要求换装高通芯 搞得三星官方面子挂不住…后来拆机发现是封装工艺拖后腿 热量散不出去只能降频,所以说芯片设计再强 制造工艺掉链子也是白搭。
回头翻当年自己做的测试笔记 发现个有趣规律:苹果GPU像短跑冠军 爆发力无敌但后劲不足;高通像马拉松选手 稳扎稳打还省电;海思像装备华丽的骑士 看着唬人却容易马失前蹄;联发科和三星则像临时组队的野团 状态起伏全看运气,现在2024年再看这些陈年老账 突然觉得芯片战争就像武林门派斗法 没有绝对的天下第一 只有特定场景下的此消彼长。
对了 差点忘了提小众玩家,比如谷歌Pixel 3用的骁龙845 都2019年了还卖旗舰价 其Adreno 630被855吊打不说 玩大型游戏时手机烫得像暖手宝…但人家拍照靠算法封神 这又印证了手机芯片是木桶理论:GPU强不代表体验好 散热、系统优化、软件生态缺一不可。📱
写到这里看了眼字数 居然扯了这么多…其实2019年手机GPU天梯图如果真画出来 大概是苹果独一档 高通次之 海思和三星在第三梯队缠斗 联发科蹲守入门市场,但现实比天梯图复杂得多 比如麒麟980玩主流游戏不如855 但方舟编译器加持下的日常流畅度反而有惊喜…所以啊 看显卡性能千万别光盯着跑分 就像找对象不能只看学历 得综合考量还得实际相处。
突然想起当年用骁龙835手机通关了《帕斯卡契约》 全程低画质30帧 玩得津津有味…现在用着骁龙8 Gen2回头试玩 开最高画质反而觉得少了点味道,或许我们对性能的追逐 永远赶不上内心真实的需求阈值吧。
本文由歧云亭于2025-10-17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haoid.cn/wenda/29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