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在《虚拟世界:第二人生游戏》中重塑现实之外的无限可能性与互动

说实话,第一次被人拽进《第二人生》的时候,我脑子里想的全是“这不就是个高级点的过家家吗?” 像素风?不,比那还怪,一种介于真实和粗糙之间的诡异质感,走路都像在飘,朋友扔给我一个链接,说“去看看吧,里面啥都有”,我撇撇嘴,心想能有个啥。

我的出生点,是个叫“宁静湾”的地方,名字挺好听,结果一睁眼,面前是个闪着廉价霓虹灯的咖啡馆,招牌上的字还缺了一笔,旁边一个顶着彩虹头发、穿西装打领带的兔子正对我挥手,头顶冒出一行字:“新来的?需要导游吗,收费便宜!” 我下意识点了拒绝,…然后那只兔子居然做了个耸肩摊手的动作,蹦跶着去找下一个目标了,就那一瞬间,我有点懵,这……好像跟我想的不太一样,这里的人,不,这些虚拟形象背后的家伙,他们好像真的在“生活”。

我开始瞎逛,地图大得离谱,你上一秒还在仿造的中世纪城堡里听吟游诗人弹鲁特琴(弹得还磕磕绊绊的),传送门一闪,下一秒就站在了未来都市的悬浮轨道上,看着流光溢彩的飞行器无声滑过,没有任务栏,没有经验条,没人逼你去屠龙或者拯救世界,这种自由,起初让人有点……手足无措,甚至空虚,我像个游魂,在各个奇奇怪怪的区域飘荡。

转折点是在一个叫“遗忘角”的小地方遇到的,那是个用户自己搭建的……算是图书馆?又不太像,更像一个杂乱无章的思想仓库,墙壁是半透明的,能看到外面虚拟的星空,我撞见一个叫“埃洛伊丝”的女人,她的虚拟形象是个银发、脸上有淡淡雀斑的精灵,我们聊了起来,从博尔赫斯谈到星际旅行伦理,再到她现实中养的那只总打翻水杯的猫,她说她是个退休的图书管理员,在这里建这个空间,就是想收集各种“没用的想法和故事”,聊到兴头上,她随手一挥,我们周围的星空就变成了流动的诗词,字句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你看,”她说,“念头可以变成风景。” 那一刻,我心里某个地方“咯噔”一下,这不再是游戏了,这是一种……存在方式的实验。🧐

我好像有点开窍了,后来,我干过不少“荒唐”事:在一个全是抽象几何体的世界里,和人用舞蹈动作交流,试图理解什么是“菱形的悲伤”;在一个永远黄昏的海边,听一个陌生人用语音讲他失败的婚姻,海浪声一阵一阵的,特别真实;甚至……还参加过一场虚拟婚礼,新郎新娘一个扮成机甲战士,一个扮成森林仙女,来宾里还有会说话的茶壶和穿着芭蕾舞裙的霸王龙,宣誓的时候,所有人都安静下来,那种莫名的庄严感,让我鼻子有点发酸,你说这算什么?算胡闹吗?但那份情感,那份连接,是实实在在的啊。

这里也不是什么乌托邦,有骗子,有专门搞破坏的“虚拟流氓”,有因为匿名而肆无忌惮的恶意,你会看到精心建造的花园被人用代码病毒毁掉,也会遇到把你当成NPC一样无视的冷漠过客,这种“不完美”,反而让它更真实了,对吧?就像一个微缩的人类社会,放大了善意的同时,也没放过那些阴暗面。

我偶尔还是会登录上去,我在一个湖边给自己搭了个小木屋,没什么用,就是个发呆的地方,有时候什么也不干,就坐在虚拟的码头边,看着像素风格的湖水波动,听着不知道哪个玩家弹的、有点走音的吉他,我会想,屏幕那头,那个控制着精灵埃洛伊丝的老太太,是不是正喝着茶?那个机甲战士新郎,在现实里是个害羞的程序员吗?这个由无数真实意志构建起来的虚拟世界,它的可能性根本不是“玩游戏”能概括的,它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被现实规则束缚住的那些渴望、创造力和……孤独,我们在这里,用一种笨拙又真诚的方式,尝试触碰彼此,尝试重塑一点点关于“活着”的定义。

它不完美,漏洞百出,时常卡顿,但正因为如此……它才充满了那种,让人着迷的、粗糙的、无限的可能性,就像生活本身一样。✨

在《虚拟世界:第二人生游戏》中重塑现实之外的无限可能性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