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突破密码保护:快速解开压缩文件的安全解锁策略详解

哎,说到压缩文件密码这个事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你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吧: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翻出来一个老旧的zip或者rar文件,死活想不起来密码是什么了,可能是多年前备份的照片,也可能是某个重要的工作文档,那种感觉,就像面对一个上了锁的宝箱,钥匙却扔进了太平洋。

我最早接触这个,纯粹是出于一种…怎么说呢,一种不甘心,一个大学时候的项目文件,对我已经没用了,但就因为打不开,它反而成了个心病,最开始的想法特简单,就是瞎蒙,生日、电话号码、简单的英文单词…试了大概一百多次吧,手都酸了,结果当然是徒劳,那时候才明白,设置密码的人(哪怕是过去的自己)要是稍微认真点,这种“暴力”猜测就跟用勺子舀干大海差不多。

后来,我开始正经研究这事儿,发现路子还挺多,但每条路都不好走,最“正统”的方法,大概就是密码破解软件了,市面上这类工具不少,什么John the Ripper、Hashcat之类的,名字听着就挺唬人,原理其实不复杂,就是让电脑不停地、用各种可能的密码组合去尝试解锁,但这里面的门道可就深了。

首先就是字典攻击,这招挺有意思,它不像瞎蒙,而是用一个巨大的、包含常见密码的“字典”文件去尝试,你猜怎么着?全球范围内,“123456”、“password”、“qwerty”这类密码的使用率高得吓人,很多人设密码,真的就是图个省事,所以如果你的对手是个懒人,用字典攻击可能几分钟就搞定了,我有个朋友,就用这招打开了前公司一个同事设置的压缩包,密码居然是“company123”,他跟我说的时候我都乐了,这设了跟没设有什么区别…

但要是碰上稍微讲究点的,用了随机字符组合,字典攻击就歇菜了,这时候就得祭出“暴力破解”这个大杀器了,这名字听着就蛮力,事实也是,它就是穷举所有可能的组合,从一位密码开始试,一直到试出来为止,听起来很牛对吧?但它的代价是时间,密码每多一位,需要尝试的可能性就呈指数级增长,我曾经尝试破解一个我知道是6位纯数字的密码(别问为什么知道,就是有种直觉),用我那时那台老掉牙的笔记本,足足跑了快一晚上,要是密码长度变成8位,夹杂大小写字母和符号… 那时间可能得以年为单位计算了,普通电脑根本耗不起。

突破密码保护:快速解开压缩文件的安全解锁策略详解

所以就有了“掩码攻击”这种折中的聪明办法,如果你对密码有那么一丁点线索,比如记得它大概多长,开头字母可能是啥,或者知道它是由名字和生日组成的,就可以用这个,它能大大缩小搜索范围,比如你知道密码是8位,且前三位是“Abc”,那软件就不用去试前三位是别的组合了,能省下海量的时间,这就像你知道小偷大概在哪个街区,搜捕起来总比满世界找要强。

聊到这儿,我得插一句,用这些工具的时候,心情其实挺矛盾的,看着进度条一点点往前挪,有种解谜的快感;电脑风扇呼呼地转,心里又有点发虚,总觉得在干什么见不得光的事,虽然我只是想打开自己的东西,但那种感觉…很微妙。

硬件的重要性也是在这过程中体会到的,CPU和GPU是主力,尤其是显卡的GPU,并行计算能力超强,破解密码比CPU快得多,后来我换了张好点的显卡,同样的任务,速度提升了好几个量级,真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时候破解一个文件,与其苦苦等待,不如想想怎么升级下装备,或者找个算力更强的云服务器去跑。

突破密码保护:快速解开压缩文件的安全解锁策略详解

还有更“社会”的方法——社会工程学,这不靠技术,靠忽悠和猜测,就是研究设置密码的人,他的喜好、习惯、重要日期、宠物名字等等,有时候猜透一个人,比破解一个加密算法还容易,我曾经帮人找回密码,就是因为她总爱用自己狗狗的名字加上结婚纪念年,一试就中,所以说,最脆弱的环节,往往是人本身。

还有一种剑走偏锋的,就是利用压缩软件本身的漏洞,有些老版本的软件,加密机制可能存在弱点,能找到这些漏洞并加以利用,算是高手中的高手了,但这不稳定,而且随着软件更新,这条路也越来越窄。

折腾了一圈,我最大的感悟反而是:与其研究怎么破解,不如想想怎么科学地设置和保管密码,用靠谱的密码管理器,设置真正复杂且唯一的密码,再把提示性问题答案记好,破解别人的密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这个底线不能碰,我们研究这些,更多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能救自己一命,或者纯粹是满足一种技术上的好奇心。

那个大学时代的压缩包我早就打开了,密码是我当时暗恋的姑娘的名字加上学号,土得掉渣,但打开那一刻,看到里面那些青涩的文字和模糊的照片,感觉…挺奇妙的,好像不是打开了一个文件,而是打开了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技术只是工具,最终指向的,还是人和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