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CPU性能天梯榜2021版,助你快速挑选理想机型
- 游戏动态
- 2025-10-24 15:50:45
- 3
哎,说到2021年的笔记本CPU啊,现在回头看真是有点…怎么说呢,五味杂陈,那一年,芯片缺货缺得厉害,厂商们都跟疯了似的抢产能,搞得我们这些想买电脑的人也跟着焦虑,你肯定也在各种评测里看花眼了吧?什么英特尔11代酷睿H45、AMD的锐龙5000系列,名字一串串的,参数密密麻麻,头都大了,我今天就想用最人话的方式,帮你捋捋,顺便加点我当时自己琢磨时的…那种碎碎念。
记得2021年春天,英特尔终于把憋了很久的11代酷睿H45端出来了,之前那个Tiger Lake-H35,说实话有点…嗯,不上不下,像个临时工,H45才算真正对标游戏本和性能本,i7-11800H这家伙,当时口碑后来居上,多核性能猛地一塌糊涂,特别是游戏表现,很多评测里都把AMD的同级产品给压了一头,但问题来了,它发热也真是…不客气,要是笔记本散热设计拉胯点,分分钟给你表演个降频,性能就打折了,所以你看,光看CPU名字厉害没用,还得看它嫁了个什么样的“婆家”——就是笔记本本身的散热模具,我当时就纠结啊,是选个i7-11800H配个好散热的本子,还是求稳算了?

另一边,AMD的锐龙5000系列,像R7-5800H、R9-5900HX,简直就是延续了Zen3架构的辉煌,能效比做得真不错,多核性能强,续航也相对友好,特别适合那种既要性能又不想整天插着电源的人,但…在部分对单核性能特别敏感的游戏里,尤其是那时候一些网游,好像稍微差了英特尔那么一丢丢,这就让人很分裂了,我到底是选个多核干活猛的,还是选个打游戏帧数可能高几帧的?这种纠结,现在想想都觉着累。
然后还有个挺有意思的点,就是苹果的M1 Pro和M1 Max也在那年秋天横空出世了,这俩家伙根本不走寻常路,用的是ARM架构,你要是主要用MacOS生态,搞视频、搞设计,那性能和续航真是甩开传统X86芯片一大截,安静、凉快,但问题是你得接受MacOS那个系统,很多Windows下的软件和游戏…你懂得,得折腾或者干脆没戏,我当时还特意去苹果店里摸了好久,那个质感是真诱人,但一想到不能痛快打两把游戏,又默默放下了,这种架构差异带来的选择,根本不是性能天梯榜一条线能排明白的。

所以你看,所谓的天梯榜,最多就是个大概的参考,它告诉你谁强谁弱,但没告诉你强在哪、弱在哪,更没告诉你为了这点性能你要付出什么代价——可能是更吵的风扇声,更烫的大腿,或者更短的电池续航,2021年还有个特别现实的问题:缺货,你看中了R9-5900HX,结果全网没货,加价都买不到;退而求其次看i7-11800H,发现某个牌子的散热口碑奇差…最后可能稀里糊涂选了个完全不在最初计划里的型号,这种现实的无奈,比参数对比折磨人多了。
我自己的经验是,别光盯着CPU金字塔尖那几款,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R7-5800H或者i7-11800H这个级别的性能已经严重过剩了,你更应该关心的是,这台笔记本的散热系统到底能发挥出CPU几成功力?键盘表面温度控制得怎么样?风扇噪音在负载高的时候你能不能忍受?还有,内存是不是板载的、以后能不能升级?这些细节,才是决定你未来几年用着舒不舒服的关键,CPU那点百分比的性能差距,在日常使用中你真的很难察觉出来,但散热不好带来的烫手和噪音,可是分分钟教你做人。
回过头看2021年的这场混战,感觉就像是传统双雄英特尔和AMD在奋力拼杀,旁边还有个苹果在优雅地开辟新赛道,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最适合你的选择,所以啊,别被那些冰冷的排名和跑分完全绑架了,多看看实际评测里的温度、噪音数据,想想自己最主要用来做什么,甚至…去实体店亲手摸一摸,感受一下质感,可能比研究一整天参数都有用,挑电脑这事儿,有时候真得靠点缘分和…直觉,毕竟它要陪你度过那么多时间,得像找个伙伴一样,合适最重要,对吧?
本文由巫友安于2025-10-24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haoid.cn/yxdt/418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