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最新核显性能排行榜单发布:详析2017年CPU集成显卡实力分级

哎 说到核显啊…我前两天翻资料才发现 2017年居然是个挺有意思的节点,那时候独显贵得离谱 很多人被迫回头关注核显性能 结果一看 咦?好像…还能用?😅 当时评测机构挤牙膏似的放数据 我蹲在电脑前刷更新 那种感觉就像等泡面熟 明知道不会太惊艳但还是忍不住期待。

先说说英特尔这边吧,那年他们推的第七代酷睿(Kaby Lake)的HD 630 说实话…嗯…就 很英特尔,你懂吧 跑分比前代高个5% 然后宣传稿里硬是能写出突破性进展的气势,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测试《英雄联盟》1080p中画质 开局对线勉强60帧 一团战立马掉到四十多 风扇声还突然变响 像在抗议我干嘛为难它,不过奇怪的是 用核显的人反而更懂调设置 什么渲染比例拉低 阴影关掉 愣是能折腾出流畅体验 这种民间智慧比技术迭代更有趣。

AMD那边倒是偷偷发力。🤑 APU虽然还没用上Zen架构 但Radeon R7系列集成显卡已经能跟入门独显掰手腕了,记得有个下午我借了台A12-9800的机器试玩《守望先锋》 在720p分辨率下居然稳住了50帧 当时激动得把可乐打翻在键盘上…代价惨重但莫名开心,后来发现AMD的驱动界面特别耿直 高级选项密密麻麻的 像极了对用户说“反正给你了 会不会用随你”。

现在回头看 2017年核显有种尴尬的幽默感:英特尔像规矩的上班族 每年绩效进步一点点 AMD则像突然撸袖子展示肌肉的同事 但肌肉量又没到惊艳的程度,当时贴吧里吵得最多的是“核显能不能吃鸡” 结果真实情况是…能进游戏 然后看幻灯片 人物建模卡成积木 但居然有人硬是靠这配置苟进前十 我至今怀疑他们练的是预判能力。

最新核显性能排行榜单发布:详析2017年CPU集成显卡实力分级

细节上也有很多魔幻现实,比如某些型号支持4K视频解码 但插上4K显示器后桌面动画都卡 像喝醉的蜗牛 还有厂商宣传“电竞级核显” 实际只能电竞版《扫雷》🤣,最逗的是笔记本领域 同样叫UHD 620 在不同品牌上性能能差出20% 散热设计简直玄学 有的机器键盘烫得能煎蛋 有的却冰凉 像用了黑科技。

其实核显用户群体特别有意思 他们分成两派:一派是“又不是不能用”的实用主义者 另一派是“等我有钱必上独显”的临时工,2017年很多网吧甚至用核显办公区 鼠标垫上印着广告 键盘缝里塞着烟灰 但那些机器愣是撑了三年没坏 反而某些高配独显机早进报废厂了。

最新核显性能排行榜单发布:详析2017年CPU集成显卡实力分级

测试数据本身已经模糊了 但我记得当时有个反常识发现:同一颗CPU 移动版核显有时比桌面版表现更好 因为笔记本厂商调教更用心?可能吧…科技产品永远有这种打脸规律,还有 核显超频这事 折腾一下午提升3帧 电费都不够回本 但有人就是乐在其中 像在小区里改装五菱宏光。

现在2024年看这些 感觉像翻老照片,当年纠结的“能否流畅播放4K”现在手机都能搞定 但那种在性能边缘试探的乐趣反而少了,最近我帮表弟装电脑 他看了眼核显参数撇嘴说“这玩意能干嘛” 我愣是没忍住 给他讲了半天2017年人们怎么用核显通关GTA5…虽然最后他还是选了独显。

或许硬件进步的不仅是参数 还有我们的耐心阈值?那时候等一个加载进度条能刷完半集电视剧 现在网页三秒没开就直接关,说回榜单本身 2017年核显排名其实早有定论 但真正有意思的是那些跑分数字背后的生活痕迹——比如用核显做毕业设计的大学生 或者用核显剪短视频的初代博主…这些笨拙但鲜活的尝试 比冷冰冰的排名更值得记住。

(字数统计差点超了 最后这句不算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