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处理器性能天梯图2017版:一目了然的硬件选购指南
- 游戏动态
- 2025-10-22 02:12:51
- 1
哎,说到2017年的电脑处理器啊,那真是个有点…青黄不接又挺有意思的年份,现在回头看,就像翻一本旧相册,灰尘扑扑的,但里面藏着不少故事,那时候,AMD刚靠着锐龙Ryzen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英特尔呢,还在挤他那管用了好几代的“Skylake”牙膏,所以这个“天梯图”吧,它不像后来那么泾渭分明,反而充满了各种纠结和“。
记得当时装机的朋友,十个里有八个会问同一个问题:“我是选i5还是等锐龙5?” 那种犹豫不决的心情,现在想想还挺真实的,英特尔那边,酷睿七代,也就是Kaby Lake,像i7-7700K,还是很多游戏玩家的心头好,高频率嘛,单核性能强,玩当时的主流游戏确实爽快,但有个痛点,只有四核八线程,现在看简直不敢想象,可那时候大家都这么过来的,你打开任务管理器,看着四个框框,心里还美滋滋的。😅 而且它那个散热,用原装风扇的话,夏天一到,风扇呼呼转的声音,简直像在耳边开了个小型直升机。
然后AMD呢,就像个突然闯进来的搅局者,第一代锐龙,比如Ryzen 7 1700,好家伙,直接给你八个核心,价格还比i7便宜一大截!这对当时开始流行做视频、搞直播的人来说,吸引力太大了,我有个做后期的朋友,就是那时候果断上了1700的车,用PR导出视频时那个速度提升,让他兴奋地发了三天朋友圈,但问题也不是没有,初代锐龙的内存兼容性有点挑食,延迟也稍微高那么一丢丢,玩一些对内存延迟敏感的老游戏,帧数可能不如同价位的i5稳定,这就让人很纠结了啊,是要更多的核心应对未来,还是要更稳的游戏表现?
所以2017年的天梯图,你很难画一条笔直的线,它更像是一张有多个维度的地图,顶端当然是英特尔那个贵得吓人的至尊平台,比如i9-7980XE,十八个核心,那根本不是给普通玩家准备的,是给那些需要处理海量数据的专业用户的神器,普通人看看就好,价格标签都能吓退一波,往下走,i7-7700K和Ryzen 7 1700/1800X基本处于同一梯队,但一个偏科游戏,一个全能战士,再往下,i5-7600K和后来的Ryzen 5 1600打得不可开交,四核对六核,又是一场理念之争。
还有个不能忽视的角落,是那些“洋垃圾”,像英特尔的至强E5系列服务器CPU,通过一些魔改的主板流入市场,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很多核心,吸引了一批喜欢折腾的性价比玩家,不过这种玩法有风险,主板来源复杂,稳定性全看运气,有点像开盲盒,我试过一次,点亮那一刻的成就感无与伦比,但后来总担心它哪天会突然罢工,用起来没那么踏实。
现在想想,2017年选CPU,真得看你的“脾气”,如果你是个急性子,就想立刻在游戏里获得最高帧数,而且懒得折腾平台兼容性,那英特尔七代酷睿可能是更省心的选择,哪怕它看起来有点“未来恐惧症”,但如果你愿意花点时间研究下BIOS设置,调教下内存,看重多任务处理能力,觉得核心多是硬道理,那锐龙无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种“花小钱办大事”的快乐,是实实在在的。🤔
回过头看,2017年是消费级CPU市场真正开始“卷”起来的元年,AMD的回归让英特尔感受到了压力,这才有了后来核心数的大幅增加,我们这些DIY玩家,算是见证了历史的一个小转折点,这张2017年的天梯图,它不只是一张性能排名表,更像是一个时代的注脚,记录着当时我们的期待、犹豫和最终那份按下下单键时,混合着冲动与理性的复杂心情,那时候的硬件,总感觉带着点探索的温度,不像现在,一切都好像…太清晰了,反而少了点惊喜。
本文由卑钊于2025-10-22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haoid.cn/yxdt/3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