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体验极致重低音沉浸感,让耳机带你畅游音乐世界的无限魅力

哎 你说现在人听歌 是不是都太着急了,手指在播放列表上飞快地划拉 一首歌听不到三十秒就切走 像赶集似的,我以前也这样 直到那个…怎么说呢 一个挺偶然的机会 让我对“听”这件事 彻底改了观。

那天晚上 加班到快凌晨一点 脑袋像一团被猫玩过的毛线,我瘫在椅子上 顺手抓起桌上一副看起来有点年头的耳机 是朋友落我这的 他说这玩意儿“有点不一样”,我本来只想随便放点白噪音助眠 结果指尖不小心点开了一首老摇滚 前奏那个贝斯声一出来 我整个人就愣住了。

不是听到 是感觉到,那低音…它不像平常耳机里那种扁平的、从耳朵眼儿里钻进来的声音,它是有体积的 有重量的,从耳罩包裹住耳朵的那一刻起 它就开始了,它不是砰、砰地敲打你的耳膜,而是嗡…一种低沉的轰鸣,从很深的地方漫上来,像潮水漫过脚踝,然后缓缓地 包裹住你的整个身体,你能感觉到声浪在颅腔里微微震动,甚至胸腔都跟着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那一刻 我后颈的汗毛好像都立起来了,不是因为吵,是因为那种…被声音完全浸透的踏实感,就那一瞬间,办公室的疲惫、明天要交的报表,所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好像都被这厚重的声场给推出去了,我闭着眼,感觉自己不是坐在一把快散架的办公椅上,而是坐在一个…空旷的礼堂正中央,声音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密不透风,却又给你一种奇怪的安全感。

体验极致重低音沉浸感,让耳机带你畅游音乐世界的无限魅力

这感觉让我想起小时候,把耳朵贴在老式收音机的木质外壳上,主持人的声音混着轻微的电流杂音,那种粗糙的、带着体温的震动,比现在手机里干干净净的人声要真实得多,现在的技术太追求“干净”了,干净得像无菌病房,反而没了人气儿,而这副耳机的重低音,它不完美,甚至能听出一点点底噪,像胶片相机的颗粒感,但正是这点不完美,让音乐活了,它给的是一种肉身感,让你觉得那鼓点不是数字信号模拟出来的,是真有个鼓手在你面前,抡圆了胳膊,汗珠都甩到你脸上那样卖力。

自打那次以后,我好像得了某种“听觉饥渴症”,我开始翻出那些以前觉得“闷”的歌来听,比如雷鬼,还有那种带大量电子合成器的后摇,你猜怎么着?完全不一样了,以前觉得是背景噪音的部分,现在成了主角,那种极致的低频,它不再是音乐的陪衬,它成了地基,成了承载所有旋律和情感的河床,高音是飘在水上的花瓣,而低音,是托起整条河流的、深不见底的河水,你甚至能“听”出形状来,比如大提琴的弓压过弦的摩擦感,或者电子乐里那种螺旋式下潜的诡异音效,它不再是模糊的一团,有了清晰的纹理和走向。

体验极致重低音沉浸感,让耳机带你畅游音乐世界的无限魅力

这玩意儿有点上瘾,有好几次,我听着听着就忘了时间,回过神来发现一张专辑已经循环了两三遍,最夸张的一次是听一首电影原声,里面有一段是模拟心跳声,从微弱到强劲,那个震动太真实了,搞得我自己的心跳都忍不住去跟它同步,呼吸都变深了,这算不算某种形式的…生理干预啊?怪吓人的,但又忍不住想试试。

也不是所有音乐都适合这么折腾,你拿它听甜腻腻的流行情歌,可能就有点杀鸡用牛刀,甚至会觉得低音部分太重,有点闷,它好像特别擅长对付那些有空间感、有复杂编曲,或者纯粹就是想制造氛围的音乐,它像一把钥匙,无意中给你打开了音乐的另一重维度,让你发现,原来那些熟悉的旋律底下,还藏着这么深的一片海。

所以现在我觉得,一副能把重低音做到这种程度的耳机,它提供的早就不是“听”这个行为了,它是一种邀请,邀请你沉下去,别浮在音乐的表面,它给你造了一个小小的、私密的结界,你可以暂时关闭其他感官,只凭听觉去触摸声音的质地,甚至被声音抚摸,这感觉挺妙的,有点像…嗯…深夜独自潜水,四周漆黑,但水流的波动和远处传来的低沉声响,让你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和自由。

它没什么神奇的,真的,就是让你重新学会,怎么好好听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