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极速空间发布2020电脑CPU性能天梯图:速度与效能的终极对比

哎,刷到极速空间那个2020年的CPU天梯图的时候,我正对着我那台老掉牙的电脑发愁,风扇嗡嗡响得跟拖拉机似的,开个网页都感觉它在用尽全身力气,所以看到那个标题——“速度与效能的终极对比”,心里咯噔一下,有点像在沙漠里看见水源的广告,明知可能解不了近渴,但还是忍不住点进去。

说实话,这种天梯图每年都有人做,但每次看感觉都不一样,2020年,那是个什么节点啊…现在回想起来,有点魔幻,疫情刚开始搅得世界天翻地覆,大家都憋在家里,电脑突然成了连接世界的唯一窗口,工作、上课、娱乐全指着它,那时候对CPU性能的渴望,可能比往年都更真实、更迫切,极速空间这个图,出来得正是时候,它不像官方说明书那样冷冰冰的,带着点民间高手的摸索劲儿。

我记得图一打开,最顶上那几个,英特尔家的酷睿i9-10900K和AMD的锐龙9 3950X,就跟俩武林盟主似的杵在那儿,但感觉特有意思,它俩的气质完全不一样,i9那边,好像是个传统的武林高手,强调单核性能,就是那种“我一剑封喉,速度极致”,你玩游戏,特别是那些对单核频率敏感的老牌大作,它确实猛,帧数唰唰的,但看着它那个功耗和发热,我都能想象到机箱里得配个多强的散热器才能压住,不然分分钟给你上演高温惊魂。

AMD那边呢,锐龙9 3950X,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像个深藏不露的学院派,核心数量多啊,十六核三十二线程,摆开来乌泱泱一片,它可能单挑不是最顶尖,但搞起多任务处理,比如你一边渲染视频一边后台还挂着几十个网页和聊天软件,它就显得游刃有余,那种从容感…而且基于7纳米工艺,能耗控制得好不少,感觉更“现代化”一些,当时看着这对比,心里就在嘀咕,这选择困难症都要犯了,是要极致的游戏快感,还是全能的创作平台?

再往下扫,中端市场那才叫一个热闹,AMD的锐龙5 3600,简直就是那年的“甜点级”神U,性价比高到没朋友,几乎成了装机的标配答案,英特尔那边的i5-10400呢,也得拼命追赶,看着天梯图上它们的位置挨得很近,就能想象到当时两家公司在中端市场拼得有多凶,受益的当然是我们这些用户,这种缠斗让整个市场都活泛起来了。

这张图最让我有感触的,还不是顶级的较量,而是那些老型号的定位,比如我之前用的那颗i7-7700K,曾经也是王者,在2020年的图里已经滑落到中下游了,就…挺感慨的,数字产品的迭代太快了,英雄迟暮啊,你看着手里的老伙计,在天梯图上找它的位置,就像在同学录里找那个曾经风云人物现在的下落,有点唏嘘,它还能用,但已经跟不上最新的需求了,这种被时代推着走的感觉特别明显。

极速空间做这个图,我觉得好就好在,它不光是罗列数据,旁边还有一些简单的点评,语言挺接地气的,有点像懂硬件的朋友在跟你唠嗑,会说“这个U打游戏爽歪歪”,或者“那个U用来做设计剪视频更稳当”,它帮你把冷冰冰的参数翻译成了实际的使用体验,我当时就对着图研究了半天,想着如果换电脑,我到底更需要哪个“爽点”。

现在回想2020年,那张天梯图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切片,它定格了在那个特殊年份里,CPU领域英特尔和AMD双雄争霸的格局,也反映了我们用户需求的变化——不再只是追求单一的游戏性能,对多任务处理、内容创作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那张图,对于当时想装电脑或者升级的人来说,就像一张简略的藏宝图,虽然不能告诉你所有细节,但至少指明了方向。

所以啊,看这种天梯图,有时候不纯粹是为了比较性能,更像是一种…嗯…对技术发展的旁观和记录,你看着那些芯片的名字和排位,就能感受到科技迭代的那股嗖嗖的凉风,以及自己作为使用者,在那股洪流里的那点小心思和小纠结,我的老电脑最后也没在那年换掉,但那张图,倒是让我琢磨了很久。

极速空间发布2020电脑CPU性能天梯图:速度与效能的终极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