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头戴式耳机:沉浸音乐宇宙,重塑听觉新维度
- 游戏动态
- 2025-10-19 15:38:44
- 2
拿到这个小米头戴式耳机的时候,包装盒挺朴素的,就一个白色盒子,没什么花里胡哨的,我心想,这玩意儿,真能像宣传说的那样“重塑听觉”吗?有点悬乎,拆开,耳机本体躺在里面,手感倒是出乎意料,那个耳罩的蛋白皮,摸上去…嗯…有点像小时候爷爷那个旧皮沙发的质感,温温的,软软的,但又不是那种廉价的软。
戴上去的第一个感觉是,好轻,压头感?几乎没有,我头算大的,很多耳机戴久了太阳穴会疼,这个…好像还行,耳罩把整个耳朵都包进去了,像两只温暖的手掌捂住了你的耳朵,一下子就把外面的世界隔开了大半,还没开机,就先有了一种…被保护起来的安静。
我点开了那首听了无数遍的《Hotel California》现场版,前奏那把吉他一出来,我愣了一下,不是那种“轰”一下的震撼,是另一种感觉,你能清晰地听到手指在琴弦上滑过的细微摩擦声,就在你右前方大概两三米的地方,特别真实,观众的欢呼声不是糊成一团的噪音,是从你身后、左后方、右后方…不同的方向涌过来的,有层次,有距离感,就好像…我不是在听一首歌,我是被瞬间传送到了那个演唱会的现场,就站在人群里,空气里还有那种体育馆特有的、微微燥热的气息,这种沉浸感,它来得很自然,不是那种刻意把低音调得很重来唬人的路子。
我试着换了我平时工作听的纯音乐,坂本龙一先生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钢琴声响起的时候,感觉更奇妙了,每一个音符都特别干净,延音的部分,那种细微的颤动和回荡,像是在一个特别安静、墙壁经过特殊处理的房间里发出来的,没有一点杂质的干扰,我突然就想到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以前的耳机听音乐,像是隔着毛玻璃看一幅名画,你知道它很美,但细节是模糊的;这个耳机,像是有人把那块毛玻璃突然擦干净了,你一下子看到了画布上的笔触,甚至颜料的裂纹,这算不算是…听觉维度的重塑?我不知道,但这感觉确实新鲜。
它也不是完美的神,续航是挺长的,官方说多少小时来着?忘了,反正我用了好几天才充一次电,但有个小问题,夏天戴久了,耳罩那里还是会有点闷热的,毕竟把耳朵全包住了嘛,这好像也没办法完全避免,还有那个降噪,开最强档的时候,确实全世界都安静了,但会有一点点轻微的耳压感,像坐飞机起飞时的感觉,需要适应几分钟,不过一般通勤路上,开个轻度降噪就刚刚好,地铁的轰鸣声被过滤成一种遥远的背景音,既不打扰听歌,又能让你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存在,有种奇妙的安全感。
我有时候会戴着它,什么都不听,就开着降噪,在家里发呆,窗外的车流声、邻居的吵闹声…都消失了,世界突然变得好简单,这时候,耳机好像不再是耳机,它成了一个…结界?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小小宇宙的边界,在这个边界里面,思绪可以乱飞,可以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想。
你说它重塑了什么维度?可能不单单是声音的维度吧,它更像是在我和这个吵吵闹闹的世界之间,设置了一个缓冲带,它没有改变世界,但它改变了我和世界相处的方式,通过它过滤后的声音,音乐变得更纯粹,更接近创作者想表达的那个样子;而安静,也变得更彻底,更珍贵。
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它真的“重塑听觉新维度”了吗?对我而言,可能更贴切的形容是,它帮我重新“发现”了听觉的维度,那些以前被噪音淹没的细节,被粗糙设备损耗的情感,它给找回来了,这感觉,就像是你一直用一块普通的抹布擦玻璃,觉得挺干净了,直到有一天你用了鹿皮巾,才发现原来玻璃可以透亮到这个程度,小米这个耳机,就是那块鹿皮巾。
它不完美,有小毛病,但它在最关键的地方——也就是“听”这件事的本源上,做到了某种程度的…真诚,这就够了,真的。
本文由悉柔怀于2025-10-19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haoid.cn/yxdt/3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