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2017处理器天梯图:性能排行榜与硬件对比指南
- 游戏动态
- 2025-10-19 10:56:53
- 2
哎 说到2017年的处理器天梯图 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那时候我还在用那台老掉牙的i5-3470 打游戏卡得我想砸键盘…🤯 所以当年盯着各种评测网站看天梯图 简直像看武功秘籍一样认真。
记得2017年最热闹的就是AMD的Ryzen终于来了 彻底打破了英特尔挤牙膏的节奏,第一代锐龙7 1800X 直接怼着i7-6900K打 价格却只有一半…当时贴吧里都在刷AMD YES!虽然早期内存兼容性是有点闹心 但那种“终于有竞争了”的兴奋感 现在想起来还挺燃的。💥
英特尔那边呢…第七代酷睿也就是Kaby Lake 说实话提升真的有限,i7-7700K比6700K主要就频率高了一点点 架构基本没变,要不是Ryzen逼着 估计英特尔还能继续挤几年牙膏,不过7700K超频能力倒是不错 很多游戏玩家还是认这个账 毕竟那时候很多游戏对多核优化还没现在这么重视。
有意思的是 中端市场才是真的厮杀惨烈,锐龙5 1600那个六核十二线程的规格 直接把i5按在地上摩擦…我有个朋友当时装电脑 在1600和7500之间纠结了好久 最后选了1600 现在想起来真是明智选择,毕竟多核性能强太多了 剪个视频什么的完全两个体验。
显卡这边也挺好玩 2017年矿潮开始冒头 显卡价格慢慢变得离谱,但处理器倒是不太受影响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 那简直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啊。
移动端处理器方面 英特尔八代酷睿其实年底已经出来了 但很多笔记本还是用七代,所以如果你2017年买笔记本 很可能踩坑…我表妹就买了个七代i5的轻薄本 用起来确实不如八代爽,但那时候谁知道呢 电子产品就是这样 永远买不到最划算的。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是服务器平台 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 1950X那个怪兽…十六核三十二线程 价格却比英特尔的同类产品友好太多,虽然普通用户用不上 但确实让很多小型工作室能负担起高性能工作站了。
现在回头看2017年的天梯图 会发现一些当时被低估的U 比如锐龙7 1700 超频后性价比爆棚,也有些被高估的 嗯 可能不太方便说太多 免得得罪人,那一年真的是处理器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DIY圈子里当时流行一句话:“买新不买旧” 但在2017年下半年的节点上 这句话要打个问号,因为八代酷睿马上就要来了 如果你急着装电脑 是买七代还是等八代?这种纠结现在看起来可能有点可笑 但当时可是实实在在的烦恼。
散热器选择 тоже是个问题,AMD原装散热器做得挺良心的 特别是带X的型号给的都是不错的散热,英特尔嘛…咳咳 还是那个熟悉的牙膏味,所以很多人买散片然后自己配散热 能省一点是一点。
2017年还有一个现象是二手市场开始活跃起来,因为AMD换接口了 英特尔也马上要换 所以很多人在出旧平台,E3神教那时候还在坚持 但明显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
说实话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 现在2024年看2017年的硬件 感觉就像看老照片一样,技术进步太快了 但2017年确实是值得记住的一年…它让处理器市场重新充满了活力,虽然这些CPU现在看起来可能已经过时了 但那份DIY的乐趣和期待 倒是从来没变过。
哦对了 差点忘了说APU,锐龙APU是2018年才出的 所以2017年的APU还是老架构…这个要是展开说就太复杂了 下次有机会再聊吧。😅
2017年的天梯图不仅仅是一张性能排名 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这一年开始 核心大战正式打响 我们终于告别了那个四核i7卖四千多的年代,虽然这些CPU现在可能都在二手市场几十块钱甩卖了 但它们确实改变了很多东西。
嗯 差不多就这些吧 想到哪写到哪 可能有点乱 但都是真实想法,如果你也经历过那个年代 应该懂我在说什么。
本文由巫志学于2025-10-19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haoid.cn/yxdt/3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