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虚拟视频创作:创意与现实无缝结合,重塑未来影像表达方式

虚拟视频创作这事儿 我有时候半夜睡不着会瞎琢磨,你说现在那些视频 看起来跟真的一模一样 但仔细看又觉得哪儿不对劲 就像梦里那种清晰又模糊的感觉,前几天我刷到一个视频 一个老头在火星上种土豆 阳光照在他皱纹上的细节 还有火星尘土被风吹起来的样子 太真了 真到让我起鸡皮疙瘩,但看着看着就发现 他手套上的logo偶尔会闪一下 像信号不良的电视雪花 这种小小的破绽反而让我更着迷。

其实最早接触这玩意儿是五年前 我在一个地下工作室看到他们用绿幕拍汽车广告,那时候还得靠演员对着空气表演 后期再硬生生把车p进去 假得让人想笑,现在呢 我认识个成都的团队 他们拍美食视频根本不用真下厨 灶台的火苗 锅里沸腾的汤汁 全是算法生成的,最绝的是连油烟颗粒的飘散轨迹都能模拟 但他们会故意留点瑕疵 比如让一滴油溅到镜头上的瞬间有点延迟 观众反而会觉得“这肯定是真的”。

上个月我试着自己搞了个小项目 想用AI生成我奶奶年轻时的样子,输入了几张老照片和一段她说话的录音 结果生成出来的视频里 她眨眼的频率不太对劲 笑起来右边嘴角比左边高0.3秒 和我记忆里的奶奶差了一点点 就这一点点 让我对着屏幕发了半小时呆,这种技术好像能填补遗憾 但又制造了新的失落感 就像用假花装饰空花瓶。

有个做独立游戏的朋友说得特别戳心 他说虚拟影像最可怕的不是以假乱真 而是当现实开始模仿虚拟,他女儿看了太多精灵宝可梦 现在看到路边的流浪猫都会期待它突然进化,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黑客帝国》 现在反而觉得 我们不是生活在矩阵里 而是活在现实和虚拟的夹缝中 像三明治中间的蛋黄酱。

技术发展快得让人头晕,去年还需要超级计算机渲染的画面 今年在平板上就能实时生成了,但有意思的是 创作者们开始集体怀旧 故意给高清视频加噪点 让4K画面模仿90年代DV的抖动,好像我们一边拼命往前跑 一边又忍不住回头捡拾那些不完美的质感,就像我姨妈总说现在的西红柿没小时候好吃 可能虚拟影像也在经历这种诡异的循环。

有次在电影节看到个实验短片 导演把1940年的纪录片素材和AI生成的未来城市拼接在一起,黑白影像里穿旗袍的女人走进全息广告牌的光晕中 那种时空错位感不是靠炫技 而是用色彩渐变实现的微妙过渡 看到一半我才惊觉自己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历史哪些是幻想,散场后听到两个观众吵架 一个说这是对历史的亵渎 另一个说这才是艺术的解放 我在旁边啃着冷掉的汉堡 觉得他们说得都对。

说到底 虚拟视频创作可能不是要取代现实 而是给我们多开几扇窗户,就像小时候用万花筒看世界 转动纸筒就能变出新的图案 但阳光还是真实的阳光,我那个做VR项目的表弟最近在折腾“可控的意外” 他写代码让系统每生成100帧就随机加入一个错误 比如飞鸟突然变成树叶 或者雨滴向上飘,他说完美才是最可怕的虚假。

现在看到特别真实的虚拟视频 我反而会寻找那些刻意留下的破绽 就像收藏家痴迷于瓷器上的冰裂纹,也许未来某天 我们会像品鉴手工艺品一样 欣赏虚拟影像中那些微小的不完美 那时候“真实”的定义 大概会变得比现在柔软得多 像一块被海水磨圆的玻璃。

虚拟视频创作:创意与现实无缝结合,重塑未来影像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