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AMD Ryzen 7 1700 CPU天梯图评测:揭秘其高效能表现与游戏应用实力

哎 说到AMD Ryzen 7 1700 这块U啊…现在回头看真的有点意思,记得它刚出来那会儿 我还在用着英特尔的老四核,看到AMD突然甩出个8核16线程的玩意儿 价格还那么亲民,第一反应是“这参数是不是写错了?” 当时DIY圈子里简直炸锅了 有人狂吹多线程性价比,也有人嘀咕“游戏肯定拉胯”… 这种争议感现在想想还挺怀念的。

先说说跑分吧 当时用Cinebench R15测 多核跑分直接冲到1400分上下,把同价位的i7-7700K(才500多分)甩开老远… 但单核性能就,嗯… 有点尴尬 大概就160分左右?所以那时候网上吵翻天了 有人说“多核未来是趋势”,另一边就怼“游戏看单核 这U就是跑分玩具”,其实现在看 两边都对了也都错了… Ryzen 7 1700最厉害的地方是 它把“核心战争”的开关给按响了 逼着英特尔赶紧挤了一大管牙膏。

游戏表现这块特别有意思… 记得用GTX 1080配它测试《古墓丽影:崛起》 1080p下平均帧数居然和7700K差不到5帧,但一到《文明6》这种吃CPU的 加载速度反而更快… 后来才明白 很多游戏当时还没优化好多线程,现在呢?像《赛博朋克2077》这种 八核的1700反而比老四核更稳 帧数波动小很多,所以当时很多人骂它“游戏弱” 其实是被时代局限了眼光… 就像用翻盖手机的时代 你说智能手机耗电快一样。

超频潜力倒是真惊喜… 原装散热器居然能稳超3.7GHz,换个百元风冷就能摸到3.9GHz 虽然比不上后来Zen+版本的体质,但对第一代产品来说 这种宽容度已经让折腾党玩得很开心了,不过内存兼容性真是痛点… 早期用某些三星颗粒的内存 连2933MHz都上不去,后来靠BIOS更新才慢慢解决 这大概就是第一代架构的代价吧。

温度控制反而比想象中好 默认频率下烤机也就65度左右,比当时英特尔那种动不动撞温度墙的场面文明多了… AMD原装的幽灵散热器带灯效 居然真能压住 这点很拉好感,后来我把它丢给朋友做剪辑副机 现在还在吭哧吭哧渲染4K视频 稳定性倒是没得黑。

现在2024年再看这块U… 像是个过气老将 但绝对算得上功臣,它可能打不过现在的i3-12100F 可当年它用2000块的价格 让普通人也能摸到工作站级别的核心数 这种冲击力现在哪还有?有时候拆机看到它 会觉得这CPU身上有种笨拙的真诚… 参数给得猛 但小毛病也不少,像极了那种埋头苦干但不太会说话的技术宅。

最后扯句闲话… 最近帮表弟装便宜电脑 淘了块二手1700 搭个B450主板总共才800块,他用来剪抖音短视频居然流畅得不行,这U的生命力 真的比很多人想的要长… 可能好的产品就是这样吧 哪怕技术过时了 当初那个“敢掀桌子”的劲儿 还是能让人记住很久。

AMD Ryzen 7 1700 CPU天梯图评测:揭秘其高效能表现与游戏应用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