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2018年CPU天梯图:助你快速掌握处理器性能趋势与选购要点
- 问答
- 2025-10-28 08:54:47
- 3
全面解读2018年CPU天梯图:助你快速掌握处理器性能趋势与选购要点
2018年CPU市场格局:英特尔与AMD的激烈交锋
2018年是CPU市场非常有看点的一年,根据超能网等媒体的总结,这一年不再是英特尔一家独大,AMD凭借在2017年推出的锐龙(Ryzen)处理器,在2018年通过锐龙二代(如Ryzen 7 2700X)和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二代继续发力,在多核性能上给英特尔带来了巨大压力,英特尔则主要更新了第八代(如i7-8700K)和第九代酷睿处理器(如i9-9900K),核心数量普遍增加以应对竞争,当时普遍的观点是,AMD在多任务、内容创作方面性价比极高,而英特尔在传统的游戏性能上仍有一定优势。
如何看懂2018年的CPU天梯图
当时的CPU天梯图(例如极客湾制作的版本)通常会从高到低排列处理器的综合性能,看图时要注意几点:

- 位置高低代表综合性能:在天梯图上,位置越高的CPU,其综合处理能力越强,但要注意,这个“综合”是游戏、多任务、专业软件等不同场景的加权平均。
- 区分“家族”:天梯图会清晰地将英特尔酷睿i3/i5/i7/i9系列和AMD的锐龙3/5/7/9及线程撕裂者系列分开排列,方便你根据预算和需求快速定位。
- 同代产品比较:比较时,优先对比同一时期发布的产品,AMD的锐龙7 2700X和英特尔的i7-8700K是当时的直接竞争对手,在天梯图上位置非常接近。
2018年主流CPU性能梯队分析(基于当时评测)
- 高端旗舰级:这个层级主要是英特尔酷睿i9-9900K和AMD的线程撕裂者系列(如2950X),根据中关村在线的评测,i9-9900K凭借高主频和较多的核心,是当时的“游戏王者”;而线程撕裂者拥有惊人的核心数量(最多32核),在视频渲染、科学计算等专业领域是无可争议的霸主。
- 主流高性能级:这是大多数发烧友和内容创作者关注的区间,主要包括英特尔的i7-8700K/i7-9700K和AMD的锐龙7 2700X,当时的普遍结论是(引用自太平洋电脑网等):如果主要玩网游、追求高帧率,i7-8700K是优选;如果还需要做视频、直播、3D建模等多任务处理,锐龙7 2700X的性价比更高。
- 主流性价比级:这个区间是英特尔i5系列(如i5-8400/8600K)和AMD锐龙5系列(如锐龙5 2600/2600X)的天下,对于大多数游戏玩家和普通用户来说,这里的CPU性能已经完全足够,AMD的锐龙5通常提供更多的线程数,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多任务处理能力更强。
- 入门级:主要是英特尔的奔腾、赛扬和AMD的锐龙3系列,适合日常办公、网页浏览、高清视频播放等基础应用。
2018年选购CPU的核心要点
结合当年泡泡网、驱动之家等媒体的建议,选购时需考虑:

-
明确主要用途:
- 玩游戏:当时很多游戏对高主频优化更好,英特尔处理器在同等价位下帧数可能略有优势,但AMD的锐龙处理器也完全够用,差距在逐渐缩小。
- 内容创作(剪辑、渲染、设计):核心和线程数量越多,效率越高,AMD的锐龙7、线程撕裂者系列性价比非常突出。
- 日常办公家用:主流i5或锐龙5级别的CPU性能过剩,可以根据预算和主板价格灵活选择。
-
关注“板U套装”:CPU必须和主板搭配,2018年,英特尔主要是300系列主板(如Z370/B360),AMD是AM4接口的400系列主板(如X470/B450),当时AMD的AM4接口承诺长期支持,未来升级CPU可能无需更换主板,这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
不要只看CPU本身:CPU的性能发挥受散热和显卡影响很大,高端CPU需要配一个好的散热器,同时显卡的预算也要合理分配,避免“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
-
理性看待跑分:当时的评测机构(如超能网)会提供大量跑分数据,要明白这些测试的意义,Cinebench R15代表多核渲染能力,而游戏帧数则代表实际游戏表现,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看待分数,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分。
2018年的CPU天梯图反映了市场从英特尔主导转向两强争霸的局面,AMD的崛起给了消费者更多高性价比的选择,选购的关键在于平衡预算、明确需求,并综合考虑主板、散热等配套硬件。
本文由寇乐童于2025-10-28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haoid.cn/wenda/495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