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深入解读苹果序列号:你所不知的产品身份与生产细节

你可能觉得苹果序列号就是一串用来查保修、激活手机的普通代码,但其实,它就像产品的身份证,里面隐藏着关于这台设备出生地和出生日期的秘密,这些信息苹果官方不会明说,但通过一些公开的规则可以解读出来。(来源:基于苹果官方支持页面及长期以来的科技社区共识,如MacRumors、iFixit等社区的总结)

第一部分:序列号格式的演变

苹果的序列号格式并非一成不变,在2010年之前,序列号比较复杂,包含的信息非常详细,而从2021年左右开始,苹果全面转向了更随机的新格式,这让从序列号直接读取信息变得困难。

  1. 老格式(2010年以前):这串代码信息量最大,一个老序列号“W88100CXV2G”可以这样拆解:

    • 第1位:代表生产厂家,W”可能代表中国深圳的富士康工厂。
    • 第2-3位:代表生产线和具体的生产周次等信息,比较内部,普通人难以精确解读。
    • 第4位:代表产品生产的年份,用20个字母表示(去掉A, B, E, I, O, U, S, Z),C”可能代表2009年上半年的某个周期。
    • 第5位:代表生产的周数,用27个字母表示(去掉A, B, E, I, O, U, S, Z),但周数计算方式比较特殊,不是从1月开始算。
    • 第6-8位:是产品的唯一识别码,类似流水号。
    • 最后几位是型号标识符,这种格式能精确到具体的生产周。(来源:iFixit等维修社区对旧版序列号的长期分析)
  2. 过渡期格式(约2010年至2020年):格式简化了,变为12位,它主要包含:

    • 前三位:代表生产厂家和生产线代码。
    • 第四位:依然代表生产年份。
    • 第五位:代表生产周数。
    • 后七位:是随机唯一的流水号,这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见、最容易解读的格式。
  3. 新格式(约2021年起):苹果现在采用了完全随机的10位序列号,这意味着,从序列号本身,你无法再直接看出它的生产年份、工厂或周次,苹果这样做可能是为了增强隐私和保护生产数据的机密性。(来源:苹果官方在2021年向服务提供商发布的备忘录)

    深入解读苹果序列号:你所不知的产品身份与生产细节

第二部分:如何解读常见的过渡期序列号

虽然新设备无法解读,但市面上大量流通的设备仍使用过渡期格式,你可以拿出你的苹果设备(iPhone、iPad、Mac等),在“设置”>“通用”>“关于本机”里找到序列号,对照下表看看(以12位序列号为例):

  • 找产地(第一位):序列号的第一位字母代表最终的组装工厂,虽然工厂代码是保密的,但一些常见的被网友破译了,

    • C、D、F、G:通常代表中国深圳的富士康工厂。
    • Go:代表上海和硕工厂。
    • DN、Q:代表四川成都的富士康工厂。
    • 1:代表天津工厂,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工厂可能有多个代码。(来源:科技媒体如《爱范儿》等对供应链的报道分析)
  • 看出生年份(第四位):这是一个字母,对应着生产年份,由于字母会循环使用,需要结合设备型号判断具体年代。

    深入解读苹果序列号:你所不知的产品身份与生产细节

    • 2010年下半年:C
    • 2011年上半年/下半年:D / F
    • 2012年上半年/下半年:G / H
    • ...以此类推,一台2018年发布的iPhone XS,其序列号第四位如果是“P”,就代表是2018年下半年生产的。
  • 看出生周(第五位):用数字(1-9,除去0)和字母(C-H,除去A、B、I、S等)表示一年中的第几周,数字1-9代表第1-9周,字母C代表第10周,D代表第11周,一直到H代表第26周,下半年会继续循环。

第三部分:序列号的实际用途和误区

  • 核心用途

    1. 查询保修:这是最直接的功能,在苹果官网输入序列号,可以准确看到设备的保修状态和支持服务期限。
    2. 辨别真伪:山寨机很难伪造一个能在苹果官方数据库里查到的有效序列号。
    3. 判断大致生产时间:对于非随机序列号,可以推断设备是出厂已久还是较新的批次。
  • 常见误区

    1. 序列号判断质量:有人认为“F”开头的郑州富士康质量最好,“D”开头的成都富士康次之,这完全没有根据,苹果对所有代工厂执行统一严格的质量标准,质量与序列号开头字母无关。
    2. 看版本:序列号不能直接看出设备是“国行”、“港版”还是“美版”,判断版本需要看手机的“型号号码”(Model Number),开头字母代表销售地区,如CH/A代表国行,ZP/A代表港版。

苹果序列号从一本清晰的“出生证明”,逐渐变成了一串需要密钥才能解读的“加密信息”,但了解其背后的规则,依然能让你对自己的设备有更深入的认识,成为一个更精明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