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最新笔记本电脑CPU性能排行榜单发布:2018年2月天梯图全面解读

哎,刚看到这个2018年2月的笔记本CPU天梯图,说实话 第一反应是“这都哪年的事了 还有人看吗”,但仔细一想,那时候的处理器现在还有很多人在用呢,二手市场也活跃,挺有意思的,翻出这种老资料,就像在抽屉角落里翻出一张旧地图,虽然边界可能变了,但山川河流的骨架还在,能看出不少门道。

记得2018年初那会儿,英特尔正处在一种…怎么说呢,一种“挤牙膏”挤得有点尴尬的时期,第八代酷睿移动版(就是U系列那些)刚出来没多久,主要卖点是核心数量翻倍,从之前的双核普遍升级到了四核,这在当时算是个不小的进步,毕竟多任务处理、轻度内容创作的需求开始冒头了,但性能提升的背后,功耗和发热也跟着上来了,有些轻薄本有点吃不消,风扇动不动就呼呼转,我当时用过一台i7-8550U的本子,性能确实比七代强一截,但一开几个网页再加个音乐软件,机身就明显热起来,那种感觉 就像给一辆小排量车强行塞了个大马力发动机,劲儿是有了,但散热系统得跟上才行。

AMD那边呢,Ryzen移动处理器第一代(Ryzen 5 2500U/7 2700U)刚登场,带着Zen架构和Vega核显,性价比特别突出,图上它的位置放得挺高的,尤其是多核性能,直接对标英特尔的i5甚至i7,价格却友好得多,我记得当时很多评测都惊呼“AMD yes!”,因为它确实给沉闷的市场带来了竞争,初代产品嘛,小毛病也不少,比如功耗调控没那么精细,有些厂商的调教也跟不上,导致实际续航有时不如标称的那么漂亮,但它的出现,就像鲶鱼效应,逼着英特尔不能再那么悠闲地“挤牙膏”了。

最新笔记本电脑CPU性能排行榜单发布:2018年2月天梯图全面解读

再看这张天梯图的顶端,自然是英特尔标压处理器H系列的天下,像i7-8850H这种,六核十二线程,是游戏本和工作站的主力,那时候的笔记本游戏市场已经非常火了,大家对帧数的追求越来越高,现在回头看,这些老款H系列和现在的新U比,单核性能和能效比差距就拉开了,特别是制程工艺的迭代,真是差一代就差好多,但话说回来,如果只是玩当时的主流游戏,这些CPU放到今天也未必是瓶颈,显卡可能更重要些。

至于更老的七代、六代甚至更早的CPU,在图上位置就靠后了,它们不是不能用,日常办公、看视频依然流畅,但能效比差很多,电池可能撑不了多久,而且缺少一些新的指令集和技术支持,对于预算极其有限,或者只需要完成最基本任务的用户来说,淘一个二手的,也还算个选择,就像买一辆老车,代步没问题,但别指望它有最新的安全配置和低油耗。

最新笔记本电脑CPU性能排行榜单发布:2018年2月天梯图全面解读

翻这种老黄历 还有个感触就是,技术迭代太快了,2018年觉得是顶级的东西,现在可能只是中端水平,但反过来看,也说明当时的硬件其实已经挺够用的了,如果不是追求极致性能,一颗四五年前的CPU依然能战很久,这种“过剩”的感觉,不知道是技术进步慢了,还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需求其实并没增长得那么快。

这张图里可能没太细说,但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CPU性能不是孤立的,它和散热设计、电源管理、厂商的调教策略关系太大了,同一个i7-8550U,在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笔记本上,表现能差出百分之二三十,有的本子性能释放激进,但噪音大、温度高;有的本子为了安静和凉爽,把功耗墙设得很低,性能就打了折扣,所以光看天梯图排名还不够,得结合具体机型的口碑来看,有点像买车不光看发动机参数,还得看整车调校和底盘。

这张2018年2月的天梯图,更像是一个时间胶囊,封存了那个时间点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格局,它告诉我们当时的强者是谁,进步在哪里,瓶颈又是什么,对于现在想淘二手货,或者只是想了解自己老本子定位的人来说,还是有参考价值的,虽然细节已经模糊,但大的脉络依然清晰,科技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时候比我们想象的要长那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