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从新手到专家:轻松掌握3D打印技术及设备维护全攻略

好,咱们聊聊3D打印这事儿吧,我一开始觉得,这玩意儿离我可远了,感觉是工程师或者超级极客才玩得转的东西,直到有一天,朋友送了我一台,就那么个小箱子放在桌上,我盯着它看了半天,愣是没敢插电,心里直打鼓,这玩意儿会不会很难?会不会弄坏?材料贵不贵?一堆问题冒出来。

第一步,开箱,说实话,那种兴奋又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现在还记得,里面除了机器,就是一堆螺丝、几卷塑料丝(他们叫耗材,PLA的),还有一张薄薄的说明书,那说明书,印得密密麻麻,看了两行就头晕,干脆不看了,直接上网搜视频,对,新手千万别死磕说明书,现在想想,最好的老师就是B站或者油管上那些UP主,他们真的会手把手教,而且会告诉你哪些坑别踩,热床调平这个事儿,我一开始怎么都弄不好,打印头总撞到平台上,嘎吱嘎吱响,心疼死了,后来看视频才知道,得用一张A4纸去感受那个阻力,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 就这么个小技巧,没人点一下,自己可能得琢磨一整天。

耗材也是个大学问,刚开始只知道用PLA,因为它环保、没怪味,好打印,后来才知道有ABS(味道大,但强度高)、PETG(韧性强)、还有各种带木粉、金属粉的… 简直是个无底洞,我记得第一次换耗材,把旧的抽出来,新的塞进去,结果进料齿轮老是打滑,咔哒咔哒的,就是不进丝,急得我满头汗,以为机器坏了,最后发现,是剪耗材的头没剪成斜口,太钝了,齿轮咬不住,就这么个细节… 唉。

说到设备维护,这可能是从新手到专家最关键的一步了,机器不是插电就用一辈子的东西,它像个小宠物,你得定期“伺候”它,喷嘴堵了是最常见的,尤其是换颜色或者材料的时候,有一次,我想从黑色换成白色,结果打出来总是灰不拉几的,还有拉丝,后来才知道,得用那种专门的清理丝,或者甚至要把喷嘴拆下来,用火烧… 对,用打火机烧!看到积碳一点点烧掉,还挺解压的,还有皮带要检查松紧,螺丝要定期紧一紧,不然打印到一半,模型就错层了,那种感觉,就像辛辛苦苦搭的积木突然塌了,特别泄气。

风扇的灰尘也要清,不然散热不好,导轨上要偶尔上点润滑油… 这些琐碎的事,一开始觉得麻烦,但习惯了就成了仪式感,你会慢慢听懂机器的“语言”,比如正常的运行声是平稳的嗡嗡声,如果突然出现尖锐的摩擦声或者不规律的撞击声,那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这种经验,是看一百篇教程都学不来的,非得自己亲手摸过、失败过才行。

对了,还有切片软件,这就是把3D模型转换成打印机指令的软件,参数多得吓死人:层高、填充密度、打印速度、支撑结构… 我一开始什么都用默认设置,打出来的东西要么一碰就碎,要么底下沾着一堆难看的海绵宝宝(支撑拆掉后的残留),后来才慢慢懂了,打小摆件可以用精细层高,打功能件就要提高填充率,调这些参数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质量、时间和材料成本之间做权衡,有点像做菜放调料,得凭经验。

从打一个小猫摆件都打得歪歪扭扭,到后来能给自己打印个手机支架、甚至修理家里坏掉的零件… 这个过程,真的很有成就感,它让你觉得,你好像有了一点点“造物”的能力,虽然还很初级,但这条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你会遇到打印到一半喷头堵了,模型从热床上脱落变成一锅塑料粥,或者打出一个完美的… 但却是空心的模型(忘了设填充!),这些失败,现在回头看,都是最宝贵的经验。

如果你刚入门,别怕,大胆插上电,从最简单的模型开始,允许自己犯错,加几个社群,看看别人碰到的问题,你大概率也会碰到,3D打印这事儿,精髓不在“打印”本身,而在那个“从…到…”的过程,从对着机器发呆,到能听声辨位,从容地解决各种小毛病… 这种成长的乐趣,可能比最后打出来的那个塑料疙瘩,更有意思,好了,就先聊到这吧,我得去给导轨上点油了,它今天早上听起来有点干涩。

从新手到专家:轻松掌握3D打印技术及设备维护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