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小鱼详解三级缓存: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作用与实用技巧

好,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三级缓存”吧,其实一开始听到这个词,我也有点懵,感觉像是某种…嗯…游戏里的装备系统?或者是什么高深的计算机架构?后来慢慢琢磨,发现它其实就藏在我们每天用的那些App、网站背后,像个默默干活的老黄牛,你不注意它,但它一罢工,整个系统可能就卡成PPT了。😅

先说说我自己的一个糗事,以前我总觉得缓存嘛,不就是把数据存一下,下次用的时候快一点?有一次自己瞎折腾个小项目,觉得数据库查询太慢,就吭哧吭哧加了一层缓存,用Redis,结果呢,高峰期的时候,缓存突然崩了…所有的请求“哗”一下全砸到数据库上,数据库直接躺平,整个服务挂了快十分钟,我当时就傻眼了,这才明白,缓存不是简单加一层就完事的,它得有个“后备计划”,得“层层设防”,这其实就是三级缓存想解决的核心问题——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那三级缓存具体是哪三级呢?就是从离用户最近的地方开始算:第一级,本地缓存;第二级,分布式缓存;第三级,数据库或者持久化存储,它们像个漏斗,一层层过滤请求。

第一级,本地缓存,就像你电脑浏览器里的临时文件,或者手机App自己存的一点数据,它的速度最快,因为就在“身边”,没有网络开销,比如你刷朋友圈,刷过的图片下次再看到,可能就直接从手机缓存里拿了,嗖一下就出来了,但问题也明显,容量小,而且没法共享,你手机里存的,我手机上没有啊,所以它适合放那些特别热、又不太会变的数据,有时候你会觉得某个App突然变快了,可能就是因为它在本地悄悄预加载了一些你常看的东西。🤔

第二级,分布式缓存,比如常用的Redis、Memcached,这个就厉害了,它是独立部署的服务器,所有应用服务器都能访问,相当于一个共享的、速度很快的内存池,比如电商网站的商品详情,成千上万的人都在看,总不能每次都去查数据库吧?那就先放到Redis里,大家都能快速拿到,但这里有个坑,就是我之前栽跟头的那个——缓存雪崩,如果这个Redis集群出问题了,或者大量缓存同时失效,请求就像洪水一样冲垮数据库,所以这里就得用点技巧,比如设置不同的过期时间,或者搞个热点数据永不过期什么的。

第三级,就是数据库本身了,它是数据的最终归宿,也是最慢的一层,三级缓存的设计目标,就是尽量让请求在第一、第二层就被解决掉,别来麻烦数据库这位“老大哥”,理想情况下,99%的请求在前两层就消化了,数据库就能轻轻松松。

那怎么让这三层配合好呢?这里头门道就多了,比如说缓存穿透,有人恶意请求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商品ID,这个ID在哪层缓存都找不到,每次都会去查数据库,数据库就白忙活了,解决办法?可以把这个“空结果”也缓存一小段时间,或者用布隆过滤器先拦一下。

还有缓存更新策略,数据变了,缓存里的旧数据怎么办?是主动更新(写数据库的同时更新缓存),还是等它自己失效?这得看业务场景,比如用户昵称改了,最好立刻更新缓存;而一些排行榜数据,晚几分钟更新可能也没关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全是细节,比如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的数据一致性问题,就是个头疼事,可能你刚在A服务器上更新了本地缓存,但B服务器还不知道,读到的还是旧数据,这时候可能就得用一些消息队列或者发布订阅机制来通知其他节点失效缓存,哎,想想就复杂,但没办法,想提升性能,就得跟这些细节死磕。

三级缓存不是什么银弹,它是一套权衡之道,用好了,系统性能蹭蹭往上涨,用户体验丝般顺滑;用不好,可能就是我自己经历的那种灾难现场,关键是要理解你自己的业务,哪些数据热,哪些变化快,然后给它们安排合适的缓存策略,这活儿,真得有点工匠精神,慢慢调,慢慢试。😮‍💨 行了,就先聊到这吧,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

小鱼详解三级缓存: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作用与实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