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2013年显卡天梯图发布:回顾那些经典高性能显卡排名

哎 现在看显卡发布会 参数一个比一个吓人 跑分动不动就翻倍 但不知怎么的 我老是会想起2013年那会儿 第一次在网上翻到那个传说中的显卡天梯图 那种感觉 就像在旧书摊里突然摸到一张泛黄藏宝图似的 特别真实

那年头 贴吧和论坛还是攒机党的主战场 大家晒配置都带着点土嗨气质 我记得有个老哥用GTX 690组双卡 机箱侧板干脆拆了不装 两根热管直挺挺露在外面 他管这叫“风冷涡轮增压” 现在想想这说法真够糙的 但当时觉得酷毙了

天梯图顶上那几个 简直是神仙打架 AMD的HD 7970 GHz Edition名字长得要命 但确实猛 听说为了压住超频后的温度 散热片厚得能当砖头使 隔壁老黄的GTX 680走的是另一路数 功耗控制得意外乖巧 像班里那个天天睡觉还能考第一的学霸 最戏剧的是GTX Titan 突然杀出来个镀金泰坦皮 显存直接翻到6GB 当时很多人愣是没想通 打游戏要这么大显存干啥 谁能料到后来挖矿这出戏呢

中端区才是大多数人的真实世界 HD 7850这卡特别有意思 很多厂商出的版本电容焊得歪歪扭扭 但超频潜力意外的不错 成了穷玩党的宝藏 我室友当年省了三个月早饭钱 买来第一时间就刷BIOS 电压调冒烟了结果把风扇烧出焦味 第二天蹲电脑城维修铺的样子 可怜又好笑 还有GTX 660 冰龙版长得像带鱼 但散热确实靠谱 夏天宿舍没空调 这卡温度愣是比隔壁用公版的低十来度

现在说起来可能有点矫情 但那时候每个显卡真的都有脾气 比如HD 7770 插电口设计得特别反人类 装机时指甲抠秃噜皮都怼不进去 蓝宝石的毒药系列散热片总硌手 微星闪电的背板能照出人影 这些鸡零狗碎的细节 现在参数表里根本找不到

回头再看2013年这个节点 其实特别微妙 显卡开始从“跑分工具”变成“体验零件” 那年NV悄悄搞了G-SYNC技术 第一次有人认真讨论帧数波动和画面撕裂的关系 AMD则在捣鼓Mantle接口 给后来的DX12埋了伏笔 但当时大家哪懂这些 论坛里吵得最凶的永远是“开普勒架构是不是火炉”“GCN单元到底有没有偷懒”这种接地气问题

最让我怀念的是那种“不确定性” 当时评测文章最后总爱写“理论性能待后续驱动优化” 像留了个开放式结局 每次显卡驱动更新都跟开盲盒似的 有人反馈玩老游戏帧数暴跌 也有人惊喜发现跑分涨了5% 现在呢 每次更新无非是给新游戏加个支持列表 特别没劲

说起来好笑 当年被戏称“智商检测卡”的GT 610 现在还能在二手市场见到 三十块钱包邮 卖家描述写着“亮机神器 办公够用” 底下评论全是老哥分享怎么给这卡涂硅脂续命 这种草根智慧 现在早被一键烤机软件替代了

可能我们怀念的不是具体哪张卡 而是那个还需要亲手摸索的时代吧 就像天梯图里那些密密麻麻的箭头 现在看排序逻辑简单粗暴 但当时可是对着每条性能曲线琢磨半天的 最近收拾旧物翻出当年打印的天梯图 背面还有我用铅笔写的超频电压值 纸都泛黄了 突然觉得 现在跑分再高 好像也找不到那种在未知领域瞎折腾的快乐了

毕竟 参数会过期 芯片会淘汰 但那张皱巴巴的显卡天梯图 大概会和我抽屉里那些锈掉的螺丝刀一样 永远留着某种笨拙的温度

2013年显卡天梯图发布:回顾那些经典高性能显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