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桌面处理器性能天梯图:全面解析各型号CPU表现差异
- 问答
- 2025-10-18 22:41:50
- 2
哎 说到2017年的CPU啊…现在回头看真是有点意思 那时候AMD刚靠着锐龙翻身 Intel还在挤第十代酷睿前的牙膏 现在让我试着回忆那张被贴满各大贴吧论坛的天梯图 可能有些细节记岔了 你们随便听听就好
当时最顶级的肯定是Intel的i9-7980XE这种怪物 18个核心堆上去 价格直接飙到2000美元 但说实话 普通玩家谁用得上啊…渲染工作室可能眼睛都不眨就买了 但打游戏的话 很多游戏连八核都优化不好 那么多核心大部分时间就在那儿发呆 热得像个暖宝宝 还得配个水冷压着 机箱里像装了个小锅炉
主流价位段就热闹了 AMD第一代锐龙7 1700真的是一匹黑马 8核16线程才2000多块钱 直接把Intel的i7-7700K逼到墙角 虽然单核性能还是蓝队强点 但多核性能简直碾压 当时很多DIY玩家纠结得要死 要纯打游戏就选7700K 要是还想直播或者干点剪辑活儿 锐龙性价比太高了 不过初代锐龙内存兼容性有点闹心 我帮朋友装机器的时候 为让内存跑上标称频率 在BIOS里折腾了半天
还有那个奔腾G4560 堪称一代神U 双核四线程 价格才400块 性能却直逼i3 很多预算紧张的学生党就靠它配个入门主机 撸啊撸什么的都能流畅跑 不过现在看双核确实不够用了 开个网页再挂个微信都可能卡
笔记本CPU那边也挺有意思 七代酷睿低压U像i7-7500U 名字听着厉害 实际就双核 性能被后来八代i5-8250U的四核吊打 所以那时候买笔记本如果不懂行 很容易被“i7”这个名头忽悠 实际体验可能还不如新款i5 AMD移动端当时还没什么存在感 要等到后来的锐龙移动版才真正起势
现在想想 2017年真是CPU市场转折的一年…AMD终于不再躺平 Intel也开始认真堆核心了 对我们消费者肯定是好事 不过选择多了也容易犯选择困难症 每次帮人写配置单都要解释半天为什么这个CPU适合他 有时候对方听了半天最后还是选了“数字大的那个” 真让人哭笑不得
那时候贴吧里吵架也特别好玩 A粉和I粉争得面红耳赤 一边说“AMD温度高不稳定” 另一边回“Intel智商税挤牙膏” 其实大部分人都用不出太大区别 就是图个心理安慰 我自己的话 那会儿装了两台机器 一台锐龙用来干活 一台7700K打游戏 算是两边都不得罪
说到散热 高端风冷像利民银箭那种 规模都快赶上小型暖气片了 装进机箱后主板看着都快被压弯 水冷虽然好看 但总担心漏液 可能我太杞人忧天了 但确实见过网友晒出漏液翻车的照片 整个主板都泡汤了
超频社区那时候也挺活跃 有人把i7-7700K超到5GHz以上 电压加到快1.4V 跑分是好看 但长期用真怕它缩缸 而且超频后那个功耗和发热 冬天倒是能当暖脚器用 AMD那边超频空间不大 但本身性价比已经够高了 我记得锐龙5 1600配个B350主板 随便小超一下 性能就接近i7了
现在2024年回头看这些老硬件 感觉就像翻旧相册 有些型号已经被遗忘 但像锐龙7 1700这种 确实改变了市场格局 让多核CPU变得平民化 不过科技产品就是这样 更新太快 当时觉得牛逼的配置 现在可能连入门级都不如 但那份折腾硬件的乐趣 倒是一直都在
哦对了 还有那个天梯图 不同网站排的顺序还不完全一样 有的侧重多核性能 有的看重单核 所以经常看到有人拿着不同版本的排名来争论 其实吧 适合自己的需求才是最好的 没必要太纠结那几位数的排名差距
大概就想到这些 可能有些型号和细节记混了 毕竟过去这么多年了 你们要是发现哪里说错了 就当是个老DIY玩家在碎碎念吧
本文由召安青于2025-10-18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haoid.cn/wenda/3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