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相机记录天梯图,留住壮丽景色的永恒瞬间
- 问答
- 2025-10-17 07:58:21
- 3
说真的,我总觉得,最好的风景 是留不住的,风的声音,空气里那种凛冽又清甜的味道,还有那一刻心里空落落又满当当的矛盾感……相机,这冰冷的铁疙瘩,它能抓住什么呢?顶多是一张扁平的、被框死的彩色纸片罢了,直到那年秋天,在川西,面对着一架仿佛通往云端的天梯,我才有点明白,按下快门的意义,也许不是为了留住,而是为了……标记,标记一个坐标,一个往后余生,能把全部感官和情绪重新投送回去的坐标。
那架天梯,其实不是什么名胜,就是藏区一座很普通的转山栈道,木头的,年头久了,踩上去吱呀作响,它蜿蜒着,固执地,甚至有点笨拙地,向着雪山垭口延伸,云雾像懒散的纱巾,在半山腰缠缠绕绕,我当时累得够呛,肺像个破风箱,每往上爬一步,都得跟 gravity 较半天劲,心里骂着自己干嘛来找这罪受,图啥呢?
就在我想放弃,一屁股坐下的时候,我回头了,就那一下,整个人像被钉住了,来时的路,层层叠叠的群山,在云层的缝隙里,被夕阳染得一片金一片紫,壮阔得让人……让人有点难过,是的,难过,那种美,太有压迫感了,它不管你累不累,不管你心情好不好,它就那么理所当然地铺陈在那里,沉默,却震耳欲聋,我突然觉得,我这点疲惫,这点小情绪,在它面前,渺小得像一粒尘埃,反而……释然了。
我几乎是手忙脚乱地摘下相机,镜头盖还差点掉下山谷,透过取景器看出去,世界被收拢了,聚焦了,那架吱呀作响的天梯,成了画面的主角,它不再是让我痛苦的刑具,而成了一条引线,一条纤细的、人为的痕迹,指向那片无垠的、神造的壮丽,我犹豫着,构图?曝光?脑子里那些条条框框全糊成了一团,管他呢,我就想拍下这种“我在”,这种渺小的、疲惫的“我”,与这巨大的、永恒的“它”对峙的瞬间。
手指按下快门的那个“咔嚓”声,在空旷的山谷里显得特别轻,特别微不足道,拍完一看屏幕,心里顿时一沉,照片,远不及眼睛看到的万分之一,色彩平淡,层次感也弱,那 种 撼人心魄的光影,在屏幕上只是些模糊的色块,有点沮丧,真的,觉得白费劲了。
可是怪事就在后面,回来好久,某个加完班累成狗的深夜,我无意中翻到那张照片,盯着看,看着看着,当时那种混合着疲惫、喘息、膝盖的酸疼、冷空气呛入喉咙的感觉,还有那种被巨大美景震慑住、以至于有点想哭的复杂心绪,竟然……一点点全回来了,照片本身确实不完美,甚至有很多瑕疵,但它就象一把有点生锈的钥匙,咔哒一下,打开了一扇我以为早已关上的门,那个瞬间复活了,带着它所有的粗糙的、真实的细节。
我才懂了,相机记录的,从来不是风景本身,而是那个看风景的,活生生的你,是你的呼吸,你的心跳,你那一刻的狼狈与升华,它留住的是“的坐标,天梯还是那个天梯,景色还是那个景色,但加上你当时的体温和情绪,一切就不同了,它像琥珀,凝固的不是昆虫的标本,而是整个远古时代的一缕空气,一滴树脂滴落时的温度。
后来我拍照就有点“破罐子破摔”了,不那么追求所谓的完美大片了,手抖了,就抖了吧,那是真实的激动;曝光过度了,就过曝吧,也许那一刻阳光就是那么刺眼,让人睁不开眼,这些不完美,这些意外,反而让照片有了脾气,有了独属于我自己的印记,每一张模糊的、失焦的、构图诡异的照片背后,都藏着一个手忙脚乱、气喘吁吁,但眼睛在发光的我。
所以现在,我还是会带着相机去追那些天梯,那些壮丽的景色,我知道我带不走它们,但我可以带走我和它们相遇的那个瞬间,那个用一点点技术,加上大量运气和情感,共同封印起来的,永恒的瞬间,它不完美,但它真实得要命,就像生活本身,这就够了,真的,够了。
本文由邝冷亦于2025-10-17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haoid.cn/wenda/29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