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视频录制:将日常转化为永恒,为每个精彩时刻留下生动印记

你知道吗,有时候我翻手机相册,会突然停在一些特别模糊的视频片段上,可能是去年下雨天窗台上的水珠,或者更早之前,家里那只橘猫第一次笨拙地跳上沙发时的踉跄,画面晃得厉害,背景音里还有我当时没忍住的轻笑,这些东西,按理说毫无意义,但就是…舍不得删,它们像一些小小的、发着微光的碎片,把我拉回那个确切的瞬间,连空气里的湿度都记得。

我总觉得,视频录制这东西,最初被发明出来,大概不只是为了记录“大事”,婚礼、毕业典礼、孩子第一步…这些当然重要,但它们太…规整了,像相册里被精心装裱好的那几页,而生活,大部分是由那些未被装裱的、毛糙的边角料组成的,傍晚阳光恰好把影子拉得很长,你走在路上,没什么特别的事发生,但就是觉得,这一刻真好,这种“真好”,转瞬即逝,文字和照片都显得有点无力,照片是凝固的,而视频…视频能留住那段光线流动的样子,还有你踩在落叶上咔嚓咔嚓的声响,它留住的是一小段“活着”的证明。🎥

我开始有意识地用手机录点东西,大概是从三年前开始的,没什么计划,纯粹是心血来潮,有一次,我外婆在厨房里慢悠悠地包饺子,我就靠在门框上,偷偷录了一小段,她一边擀皮,一边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絮絮叨叨地讲我小时候的糗事,镜头里的她,手指因为常年的劳作有些变形,但动作依然利落,面粉沾在她的袖口和围裙上,窗外的光晕开在她银白的发丝边缘,那段视频,我后来看了无数遍,尤其是在她离开之后…它变得不一样了,它不再只是一段关于包饺子的日常,它成了我和她之间一个还能“对话”的通道,我甚至能听到视频背景里,邻居家隐约传来的电视声,和那时钟滴答的走秒,这些细节,在当时录制的我看来,完全是“杂音”,可现在,它们成了最珍贵的部分,构成了那个下午完整的、无法复制的氛围。🥟 唉,想想真是,当时只觉得是平常。

这种记录,带着一种笨拙的真诚,它不像拍电影,要讲究构图、灯光、剧本,它可能就是歪斜的,对焦都对不准,突然镜头一转,不知道去拍什么了,但这种不完美,恰恰是它最真实的地方,它忠实地复制了“我”在那个时刻的视角和情绪——有点匆忙,有点好奇,带着点漫无目的的爱,有一次我录下朋友讲的一个超级冷的笑话,视频后半段完全就是一片漆黑,因为我已经笑到手机都拿不稳,镜头怼到沙发里去了,可现在每次看,我还是会跟着视频里当时的笑声一起笑出声,它记录下的,是那个笑话本身,更是我们当时毫无防备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事后任何摆拍都无法再现的。

也不是所有记录都带着明确的快乐或悲伤,更多时候,它们是一种中性的存在,像一本视觉化的日记,但比日记更鲜活,录下深夜加班时窗外唯一亮着的路灯,或者某个清晨,被鸟鸣吵醒时录下的一片混沌的、带着睡意的窗外景色,这些片段,单独看似乎毫无价值,但当你把它们串联在时间的线上,它们就默默勾勒出你生活的质地,你的疲惫,你的宁静,你的期待,它们是你存在过的,细密的年轮。

所以我现在…更随意了,看到云的样子很怪,录一下,听到一段喜欢的音乐在街角咖啡店飘出来,也录一下,我不再纠结于“拍得美不美”,或者“有没有意义”,意义是后来才生长出来的东西,录制这个动作本身,更像是一种下意识的珍惜,是对抗遗忘的一种微小努力,我们留不住时间,但至少,可以留下一些它流淌过的痕迹,这些由声音和画面构成的痕迹,比记忆更可靠,比想象更具体。

也许几十年后,我再打开这些零零碎碎的视频,它们会组成一部专属于我的、庞杂而私密的影像之书,它不讲大道理,没有起承转合,只是一些瞬间的集合,但每一个瞬间,都曾真实地被我经历,并被我用这种方式,轻轻地、从时间的河流里,舀起了一瓢,这就够了,不是吗?✨

视频录制:将日常转化为永恒,为每个精彩时刻留下生动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