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手机CPU天梯图2016版:深度剖析各型号处理器性能差异与排名

哎,说到2016年的手机CPU,现在回想起来 那真是个有意思的节点,高通还在努力从骁龙810的发热阴影里往外爬,联发科做着高端梦,三星的Exynos开始真正显山露水,而麒麟…嗯,还在默默积蓄力量,那时候看天梯图,不像现在这样头部就那两三家斗得你死我活,格局乱得很,有种战国混战的感觉。

先说说当时的“烫手山芋”兼“性能王者”吧,骁龙820,这家伙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用了自主的Kryo架构,性能确实猛,一下子把骁龙810那个烂摊子给救回来了,安兔兔跑分一骑绝尘,当时用上820的机器,比如三星S7(部分版本)、小米5、一加3,都号称性能怪兽,但恨的是,它还是热!虽然不像810那样直接“煎鸡蛋”,但高负载下那个升温速度,现在想想都手心冒汗😅,玩一会大型游戏,手机就跟握个暖手宝似的,所以那时候看天梯图,820高高在上,但你得明白,这性能是带着“火气”的。

然后就是联发科的Helio X25/X20,联发科那一年真是憋足了劲想冲高端,十核概念炒得震天响,什么三丛集架构,听起来特别高科技,实际用起来呢… 唉,理想很丰满,日常使用还行,但一旦需要持续高性能输出,那个调度就有点混乱了,小核摸鱼,大核吃力,两个A72大核扛不住太久就降频,导致体验上有点“雷声大雨点小”,很多中高端机用了它,价格是下来了,但总给人一种“差点意思”的感觉,那时候评测文章里总爱说“一核有难,九核围观”,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反映了这种架构在实际调度上的尴尬,所以它在天梯图上的位置,通常被放在820下面,跟骁龙652/650这些次旗舰搅在一起,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委屈样。

手机CPU天梯图2016版:深度剖析各型号处理器性能差异与排名

说到骁龙652/650,这哥俩反而是那年的一匹黑马,用上了A72大核,虽然只是四核或者六核,但性能非常扎实,功耗控制得比820好太多了,口碑意外地棒,很多讲究实用的人,反而会觉得搭载652的手机,比如红米Note 3全网通版,用起来比一些用X20/X25的机器更舒心、更持久,所以你看天梯图,它的排名可能不是最顶尖,但那个位置特别稳,属于“闷声发小财”的类型。

三星的Exynos 8890,这个得好好说说,用在三星自家S7/S7 edge的国际版上,性能跟骁龙820算是旗鼓相当,但有个巨大优势——功耗和发热控制得好太多了!它用了自主的M1架构大核,配上A53小核,能效比非常出色,当时很多搞机佬都心心念念想买欧版或者港版的S7,就为了这颗U,它在天梯图上绝对是和820并列第一梯队的,而且口碑上可能还更胜一筹,毕竟谁不想手机又强又凉快呢?😌

手机CPU天梯图2016版:深度剖析各型号处理器性能差异与排名

麒麟呢,950和955是那年的主角,主要用在华为Mate 8和P9上,麒麟当时给人的感觉就是稳步前进,不冒进,A72大核加A53小核,配上自研的基带,整体能效非常优秀,性能上可能比820/8890稍逊一筹,但日常使用极其流畅稳定,发热也小,它不像高通那样追求极致的峰值性能,更注重综合体验和续航,所以在天梯图上,它稳稳地站在第二梯队的前列,有自己的节奏和拥趸,你能感觉到华为在下一盘大棋,不急不躁。

再看看苹果,A9 Fusion,虽然跨系统对比跑分意义不大,但单论CPU性能,A9依然是独孤求败的存在,那双核心的性能,碾压当时安卓阵营的一大片八核十核,这找谁说理去?iOS的优化加成更是让它如虎添翼,所以如果有一个跨平台的天梯图,A9绝对是独一档的存在,让人不得不服。

现在回头看看2016年的天梯图,会觉得特别有意思,那是一个从“核战”转向“质战”的过渡期,厂商们开始意识到,单纯堆核心数没太大意义,架构设计、制程工艺、功耗控制才是真正的关键,那一年的处理器,各有各的性格,有的激进,有的稳健,有的迷茫,看着那张图,仿佛能看到背后各家工程师们的挣扎、尝试和突破,不像现在,选择反而显得有点…单调了?🤔

2016年的手机CPU天梯图,不仅仅是一张性能排名表,更像是一张时代的切片,记录着移动芯片行业在十字路口的各种探索和故事,每次翻看,都能想起那时候拿着各种手机折腾、对比、吐槽的日子,还挺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