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跟着视频学新技能:高效方法助你快速成为领域达人

哎 刷到那些“三天学会Python”“一周成为剪辑大神”的视频标题 我一开始是嗤之以鼻的 觉得这玩意儿跟卖大力丸似的 纯属忽悠 但后来……怎么说呢 生活所迫吧 工作需要得学点数据分析 报班太贵 看书又犯困 硬着头皮点开了一个播放量巨高的教学视频 结果 真香了 但这个过程吧 远不是点开播放键那么简单 里面全是坑 也藏着些意想不到的窍门

我第一个深刻体会是 你得先学会“挑”视频 这本身就是个技术活 平台推送的 往往是最火的那个 但不一定最适合你 我当初学Python 搜出来第一个视频 讲师语速快得跟报菜名一样 前五分钟我还在“Hello World” 后五分钟他已经在讲列表推导式了 我脑子直接宕机 感觉像被知识骑着脸碾压 后来学乖了 看视频先拖到中间 听三十秒 看讲师节奏 再拉到开头 看他有没有清晰的目录或者学习路径图 那种一上来就噼里啪啦敲代码 没有任何脉络的 直接pass 还有 别看那种过度包装 片头炫酷得像好莱坞大片的 心思可能都没在内容上 我后来找到一个宝藏讲师 视频背景就是一面书墙 讲话偶尔还磕巴一下 但逻辑极清晰 每一步为什么这么做 讲得明明白白 这种才靠谱

挑对了 接下来就是怎么“跟”了 这里我犯过最大的错误 就是傻乎乎地跟着视频敲代码 他敲一行 我敲一行 感觉自己可认真了 进度条走完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 合上电脑 大脑一片空白 纯粹是机械复制 手指运动了 脑子在度假 这不行 绝对不行

后来我摸索出一个笨办法 但特别有效 叫“三遍法” 第一遍 纯看 像看电影一样 不动手 就跟着讲师的思路走 了解这节课到底要解决个什么问题 整体框架是啥 这遍的目的 是建立个地图 知道我们要去哪 第二遍 才是动手跟练 但这里有个关键 不是无脑跟 而是在他下一步操作之前 我先暂停 自己想一想 他会怎么做?比如他要处理一个数据 我会先猜 用哪个函数?参数可能是什么?哪怕猜错也没关系 这个过程 强行把被动接收变成了主动思考 印象深了十倍不止 有时候我猜对了 那感觉 简直了 比中了彩票还开心 就是一种“我跟上他节奏了”的默契感 第三遍 关掉视频 完全靠自己 把刚才做的东西独立复现一遍 卡壳了 憋一会儿 实在不行再偷偷看一眼 这个过程最痛苦 也最提分 就是把别人的知识 真正内化成自己的肌肉记忆

还有啊 别忽视评论区 那真是个宝藏 有时候一个知识点我没搞懂 正郁闷呢 翻一下评论区 大概率已经有和我一样困惑的人提问了 底下不仅有讲师回复 还有很多热心网友用更通俗的例子来解释 这种来自“同学”的视角 往往比讲师的正规表述更容易理解 感觉像有个学习小组 虽然大家不认识 但在同一个战场并肩作战

情绪管理也挺重要的 学习过程肯定有挫败感 特别是当你卡在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上半天 而视频里的讲师轻松搞定的时候 那种自我怀疑会疯狂涌上来 “我是不是太笨了?” 这时候我就去干点别的 起来倒杯水 或者看看窗外 告诉自己 这很正常 所有人都会遇到 甚至我会故意去找那些讲师出错的剪辑片段 看到他也会有敲错代码 然后一边嘟囔“哎呀这里写错了”一边修改的时候 心里瞬间平衡了 哦 原来大神也会犯错 这种不完美的细节 反而让我觉得更真实 更亲切

最后我想说 跟着视频学 核心不是“跟” 而是“用” 学了一个新技巧 一定要尽快找个地方用出去 哪怕是很小的项目 比如我学了个数据可视化的新图表 就立马找一组自己的工作数据试了试 虽然做得丑了吧唧的 但这个过程让我彻底明白了这个图表的适用场景和局限 这比看十遍视频都管用

回到开头 视频学习确实高效 但它不是一条躺赢的捷径 它更像是一张精细的地图 和一位有耐心的向导 路终究得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 会累 会迷路 会想放弃 但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 时不时还能和路上的“驴友”(评论区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那这条成为领域达人的路 会走得比你想像中更踏实 也更有趣一点 真的。

跟着视频学新技能:高效方法助你快速成为领域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