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规划新星工业时代路线与建厂顺序建议,流程图想法未完
- 游戏攻略
- 2025-10-27 22:43:08
- 2
铁路规划新星工业时代路线与建厂顺序建议(流程图想法未完)
路线规划核心:先抓“资源-加工-消费”三角链,再补支线,主线路必须串起“挖得出东西+能加工+有人买”的三个关键点,支线则填空白区或应急调货。

路线建议(分阶段):

- 第一阶段(基础线):优先连“资源点A(煤/铁)”到“初级加工厂B(焦炭/生铁)”,再连到“人口中心C(工人聚集地)”,煤山→焦炭厂→工人镇,这条线必须通,因为工人要吃饭,焦炭要给后续钢铁厂用。(参考:工业启动期“资源-人力”联动逻辑)
- 第二阶段(扩展线):从初级加工厂B延伸到“二级加工厂D(钢铁/机械)”,同时连“消费市场E(大城市/港口)”,生铁厂→钢铁厂→机械厂,再连到港口,让成品能卖出去。(参考:产业链延伸的“材料流动”需求)
- 第三阶段(支线补漏):在资源点A附近找小矿点F(比如附近有铜矿),修支线连到初级加工厂B或单独建小厂G(铜线材厂),解决主线路忙不过来时的补充需求。(参考:分散资源点的“应急通道”原则)
建厂顺序建议:
- 第一步必建:靠近资源的初级加工厂(焦炭厂/生铁厂),因为挖出来的煤/铁不能直接用,必须先加工成基础材料。(煤山旁边必须建焦炭厂,否则火车拉煤去远处加工,成本翻倍)
- 第二步跟进:需要初级材料的中级加工厂(钢铁厂/化工厂),必须等初级厂稳定产出了再建,否则“等米下锅”会停工。(生铁厂产了3个月稳定量后,再在旁边建钢铁厂)
- 第三步可选:依赖中级材料的高级加工厂(机械厂/汽车厂),或者面向消费的终端厂(家具厂/纺织厂),前者需要钢铁/化工厂的材料,后者需要人口中心的劳动力,所以等中级厂跑顺+工人镇人多了再建。(钢铁厂产了半年,工人镇从500人涨到2000人,这时候建机械厂最稳)
流程图未完部分(待补充):
- 路线冲突解决:比如两条主线路在山区交叉,是修隧道还是绕山?需要算“绕路多花的时间成本”和“挖隧道多花的建造成本”,可能先修便宜路线,等后期赚了钱再改。(待标注:成本对比模型)
- 季节影响:比如雨季河流涨水,桥梁可能被冲垮,是否需要提前修高架桥?或者雨季停运,提前囤材料?(待标注:气候适应性调整)
- 人口迁移:工人镇人多了,是否需要沿铁路建新镇?或者把消费市场E(大城市)的铁路加宽,避免拥堵?(待标注:人口-交通联动规划)
(注:以上为假设性工业时代初期规划逻辑,结合基础工业链流动与成本控制原则)
本文由腾掣于2025-10-27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haoid.cn/glgl/486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