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本笔记到底怎么用,功能分门别类随手翻
- 游戏攻略
- 2025-10-23 09:51:32
- 3
千本笔记这玩意儿啊,我用了有小半年了,刚开始真有点摸不着头脑,现在才算摸出点门道,你问怎么用?其实没那么多条条框框,但分门别类确实有讲究,我慢慢给你掰扯。
首先打开界面,那叫一个干净,白底黑字,像本空白的本子,我第一反应是“这能记啥?”,后来才发现功能都藏在细节里,比如右上角那个加号,点进去能选模板,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待办清单,甚至手账本都有,我刚开始总用默认的空白页,后来发现用模板能省不少事——比如做会议记录时,时间、地点、参与人自动排好,填进去就行,不用自己画表格。
不过最让我上头的是分类功能,你记得以前用纸质笔记吗?翻起来跟挖宝似的,这本翻翻那本找找,千本笔记的分类有点像手机相册,能建文件夹套文件夹,我刚开始乱建一气,后来发现用颜色标签更方便,比如工作相关的全标蓝色,生活类的标绿色,灵感类的标黄色,找的时候一眼就能扫到,有次我急着找客户的需求文档,颜色标签一划拉,三秒就定位到了,比翻微信聊天记录还快。
标签系统也有点意思,我之前总以为标签就是关键词,后来发现能玩出花,比如读书笔记,我除了标“书评”,还标“2024”“心理学”“待输出”,这样搜索的时候能交叉筛选,有次我想找去年看过的某本心理学书评,直接搜“2024 心理学”,一下就跳出来了,比在文件夹里一层层点省事多了,不过刚开始我也踩过坑,标签打得太随意,好书”“推荐”这种模糊的词,后来统一成“书评-类型-年份”,才慢慢理顺。
搜索功能是真的香,你以为只能搜标题?其实内容也能搜,我记笔记喜欢碎碎念,有次突然想起之前写过一句“用户痛点”,但忘了存在哪了,直接搜“痛点”,连藏在某个会议记录里的句子都翻出来了,不过也有翻车的时候,比如我误把“用户”打成“用护”,搜半天搜不到,后来才发现是错别字,气得我直拍大腿。
同步功能对我来说是救命稻草,我之前用印象笔记,有次手机没同步,电脑上的笔记全没了,气得我差点卸载,千本笔记的同步挺稳的,至少我没遇到过丢数据的情况,不过有次在地铁里信号不好,同步卡了半天,我急得直跺脚,后来学聪明了,先存本地再联网。
还有个隐藏功能是“随手翻”,你长按笔记,能调出最近浏览的记录,像刷短视频似的左右滑,我有次开会记了半页笔记,中途去接水,回来直接滑到刚才的位置,不用翻半天,不过这个功能得自己设置,我刚开始不知道,后来在设置里开了“最近记录”,才解锁这个技能。
不过说实话,千本笔记也不是完美,比如分类不能批量移动,我有次想把二十篇笔记从“工作”移到“项目A”,只能一篇一篇拖,拖得我手酸,还有标签不能自动归类,得手动打,有时候懒了就不打,后来笔记多了又乱成一锅粥。
这玩意儿越用越顺手,我现在的习惯是,每天早上花五分钟整理前一天的笔记,该分类分类,该打标签打标签,周末再花十分钟把标签过一遍,删掉没用的,合并重复的,这样笔记库一直干干净净,想找什么一搜就有,不用再翻箱倒柜。
最后说个小技巧:别把笔记当正经文档写,我刚开始总想着写得工整,后来发现随便记、随便画才舒服,比如开会时随手画个流程图,或者记电话号码时画个小箭头,比打字快多了,千本笔记的手写功能挺流畅的,笔触颜色还能调,我有时用红色标重点,蓝色写备注,看着跟手账本似的,挺有成就感。
反正啊,用千本笔记就像养盆栽,得慢慢修剪,不能急,你越随意,它越顺手;你越较真,它越卡壳,我现在已经离不开它了,手机、平板、电脑全装着,走到哪记到哪,有次朋友问我“你怎么总带着本子”,我晃了晃手机:“喏,都在这里了。”

本文由符寻凝于2025-10-23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haoid.cn/glgl/39236.html
